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前庭神经炎的病因,症状,及相关检查和治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前庭神经炎的病因,症状,及相关检查和治疗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7/17/52427515_1132455289.shtml

前庭神经炎是一种由于前庭神经受损而导致的突发性眩晕疾病,属于一种末梢神经炎。该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眩晕、眼球震动,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虽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病因治疗以及前庭康复训练等方法。

病因

目前该病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但由于患者在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故认为该病的病因与病毒感染有关。其他可能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血管性病变以及糖尿病等。

基本病因

人体内耳的前庭部分里面分布着半规管、球囊和椭圆囊等平衡感受器,它们能够通过刺激相应的传入神经,把头部位置信息、平衡和加减速运动的信号传递给大脑,当传入神经,也就是前庭神经受到损伤时,信息传递不能正常进行,便会表现出眩晕等一系列症状。

诱发因素

  • 感染
    目前,一般认为,该病与前庭神经受病毒感染有关,但也有研究显示,少数情况下与细菌感染有关。患者发病前两周,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经历,是最常见诱发因素。

  • 血管性病变
    因为前庭微循环障碍,可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

症状

患者感到突然的眩晕和眼球震动,并伴有恶心、呕吐,容易向一侧跌倒。急性期症状一般在1~6周明显减轻,并在数周至半年内消失,极少数患者症状转入慢性期。轻度眩晕症状持续半年以上,甚至几年。

典型症状

  • 起病突然,病前有发热、上感或泌尿道感染病史,多为腮腺炎、麻疹及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 前庭神经炎是常见的周围神经性眩晕症,一般表现为单侧前庭功能减退,双侧发病极为罕见。
  • 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头部转动时眩晕加剧,眩晕于数小时至数日达到高峰,后渐减轻。
  • 多无耳鸣、耳聋,也有报道约30%病例有耳蜗症状,严重者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 病初有明显的自发性眼震,多为水平性和旋转性。
  • 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反应减弱,部分病例痊愈后前庭功能恢复。
  • 病程数天到6周,逐渐恢复,少数患者可复发。

伴随症状

  • 有些患者会伴随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如咽痛、流涕、发热等;
  • 少数情况下,当细菌感染引起该病时,患者可能发生中耳炎症状,如耳痛、流脓;
  • 极少数的严重病例并发脑膜炎,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烦躁等。

相关检查

影像学检查

  • 颅脑CT及磁共振成像(MRI)
    主要用于了解脑内及其血管的情况,排除眩晕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可能性。

功能检查

  • 眼震电图
    可以记录并定量分析眼球震颤的类型,判断是周围性还是中枢性眼震。

  • 头部脉冲试验
    头部脉冲试验主要用于评估患者两侧前庭眼反射是否对称,进一步判断是否有单侧前庭功能下降。

  • 冷热交替试验
    对患者外耳道进行冷或热刺激后,温度改变传导到外半规管,观察前庭反应,根据眼球震颤的方向强度,判断前庭功能是否受损,同时能够判断是哪一侧前庭神经炎。

  •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VEMP):在处于紧张状态的胸锁乳突肌表面,由强声刺激记录到的肌肉内的电位变化,分为cVEMP(检测下前庭神经状态)和oVEMP(检测上前庭神经状态)。

  • 耳部检查
    用来确定患者听力是否受损,包括直接检查耳内有没有炎症和感染迹象,使用仪器检测患者能够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段位的最小分贝数。

其他检查

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非前庭性疾病引起的头晕,包括:

  • 血糖检查,排除高血糖;
  • 血常规检查,排除盆血;
  • 心电图检查,排除心律失常;
  • 血压检测,排除高血压或低血压。

治疗

该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急性期的对症治疗、病因治疗以及前庭康复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和促进前庭功能的恢复和代偿。大多数患者症状减轻快、病程短,无需住院治疗。当慢性前庭神经炎发生时,应考虑运用推拿、理疗的方式改善症状,久治不愈时,可考虑前庭神经切断法。

一般治疗

  • 对症治疗
    当存在严重眩晕、恶心呕吐时,应对症治疗,减轻症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 应用前庭神经抑制剂减轻眩晕、呕吐症状,应用止吐药减轻恶心、呕吐症状等;

  • 当呕吐剧烈、持续时,进行补充液体等支持治疗。

  • 病因治疗

  • 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减轻前庭神经的炎性反应,目前认为发病1个月内,糖皮质激素对前庭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帮助;

  • 当考虑疾病是继发于感染时,针对病因使用抗病毒药物或者抗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特别注意以下前四类药品用于急性期症状的控制,应用不应超过72小时,否则将影响前庭功能的自我修复,

  • 抗组胺类药物
    这类药物具有抗眩晕和止吐疗效,如苯海拉明等,此外这些药物具有镇静作用,对于从事高度警觉性的工作的患者需要慎用。

  • 抗胆碱类药物
    这类药抑制前庭系统活动,减轻眩晕症状,如东莨菪碱等。老年人应谨慎应用,防止意识障碍、幻觉等精神症状以及排尿困难。

  • 安定类药物
    这类药可缓解患者急性发作期焦虑、恐惧情绪,并有协同的抗眩晕效果,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

  • 糖皮质激素
    这类药物可以改善前庭功能,通常服用一周左右,如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等。

长期大量应用对该病没有额外的帮助,并且会引发浮肿、向心性肥胖、多毛、严重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 抗感染药物
    包括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以及头孢菌素等抗细菌药物,可以抑制病原菌,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服药期间,严格禁酒。

  • 中医治疗
    该病属于中医“耳眩晕”的范畴。现阶段临床实践中,主要用中成药天麻钩藤饮、左归丸等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不可擅自使用,需由专业医师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进行应用。

其他治疗

  • 康复治疗
    前庭康复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平衡功能,并提高其对眩晕的耐受能力,有助于前庭系统功能康复。应尽早开始,训练项目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强度循序渐进。

  • 凝视功能训练
    患者手持视靶练习,视靶静止不动,患者来回移动头部的同时,视线保持在视靶上;患者手持视靶进行左右移动,头部不动,但视线紧跟视靶。

  • 提高眩晕耐受和身体稳定的训练
    患者站立,沿直线缓慢前进,同时抬头低头上下看;沿直线缓慢前进,同时转动头部左右看。

  • 运动功能训练
    练习行走、上下楼梯、弯腰拾物、掷球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