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 | 广州2035核心线网改善计划:17号线“截弯取直”,恢复普速市桥线
建言 | 广州2035核心线网改善计划:17号线“截弯取直”,恢复普速市桥线
2022年8月2日,《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年)》公开征求公众意见。该规划为广州构建了高速地铁、快速地铁、普速地铁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规模达到53条,2029公里。
2022年8月26日,Metro Bay团队一名成员针对该规划,向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交了4项建议。2024年6月,我们征得该作者同意,将通过Metro Bay公众号发布全文。本推文为作者提出的第四项建议。
Metro Bay提醒:本文引用的信息、提出的建议均以2022年8月的线网规划为基础,可能与最新规划有所出入,请以官方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
在贵局公示的《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年)》方案内容中,部分线路选线及预期设站方案存在优化空间。可通过进行线路自身调整及线路间局部重组,完善地铁线网架构,提升线路建设效益,服务城市开发,便利市民出行。现就公示方案内容提出以下系列建议。
建议四
调整高速线17号线
恢复并西延原普线17号线
向南延伸40、43号线
建议17号线结合自身高速地铁、市域快线定位,对线路整体走向进行调整取直,沿丰乐北路东侧南北规划路-乌涌西侧-兴业大道-市新路-市良路敷设,实现新旧黄埔中心区、莲花湾、大学城与番禺行政中心的快速直联,并进一步向佛山顺德、中山、江门方向延伸。
同时,建议以普线形式恢复2010年规划中原17号线市莲路段,并向西延伸,沿市莲路-清河东路-禺山大道-禺山西路敷设,以加强对番禺南部东西走廊的沿途覆盖,发掘沿线开发价值;建议将区域线40号线自埔南路向南延伸,沿开创大道、东江大道、金山大道一线延伸至至广汽基地,并预留继续向西延伸,同时将43号线自广汽基地向南延伸至莲花,补足现17号线走廊沿线覆盖,服务莲花湾未来发展。
必要性
17号线是广州境内第三条南北向市域快线,主要起串联东部科创产业发展轴带、服务沿线商务政务等快速互动需求作用,并兼有城区外绕线的疏解效果。当前方案中,17号线线位过于边缘、线型过于曲折,并未有效串联起更具价值的市区东部发展轴心,同时将使线路上重要节点间运行里程、时间增加,列车运行达速比难以提升,与160km/h级别市域快线的设计理念及专长领域不相匹配,不利于线路吸引潜在需求、实现自身定位、体现建设价值。
图10 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年)示意图局部
若将17号线截弯取直,在实施条件、难度变化不大的同时,可实现新旧黄埔中心区、黄埔临港、番禺莲花湾、大学城、市桥等具备较强轨道交通需求的发展重点间的快速直联,并提供更好的线型条件、提升线路服务质量,从而显著改善上述弊端,使线路功能更具竞争力,为线路客流量与建设效益增添保障。
图11 建议17号线“截弯取直”前后途进重要锚点示意图
现17号线沿用上一版规划中的区域线17号线(下称市桥线)线位,经行市莲路走廊,沿线人口密集分布,短途出行需求量可观。但在原17号线线路定位发生变化后,出于设站间距要求考虑,线路设计难以很好兼顾沿线出行需求。
若对现规划市域快线17号线进行截弯取直,则可腾让出市莲路线位,重新布设普速线路,实现对沿线石碁镇、石楼镇等人口密集区的轨道交通服务覆盖。同时,将该普速线路沿禺山大道、禺山西路向西延伸,可实现对市桥商业中心区及其西部的首次覆盖,有利于延展线网覆盖面、完善区域线网结构,且能显著提高番禺区内公共交通分担率、改善地面交通状况,亦可提升沿线待开发土地价值,并通过沿线开发支撑线路建设投资。
对17号线进行线位调整后,开创大道-东江大道-金山大道线位形成空缺,可由40号线南延至广汽基地、43号线南延至莲花实现填补,形成珠江航道东端的完整南北过江通道,并增加沿途覆盖。
建议调整方案及可行性
建议市域快线新17号线广州段(萝岗至紫坭)长约41.6km,设站10座,平均站间距4.62km。
- 线路起于香雪二路开创大道路口东北侧萝岗站,与37号线换乘并互联互通,同时换乘7号线、现规划20号线;
- 向南出站后,线路下穿山体、沈海高速,从西侧绕避中石化厂区、碧山村,自镇东路东侧下穿广园快速路、广深铁路,于镇东路护林路口东北侧、规划黄埔高铁站下方设黄埔站,换乘19、28、29、37号线,接驳广深铁路、广汕高铁、广深第二高铁、广中珠澳高铁;
- 线路自黄埔高铁站向南,沿乌涌西岸纵穿老黄埔城区,于港前路北侧设裕丰围站,换乘7、13、25号线;
- 下穿珠江至化龙镇,在沙亭村东南侧设展贸城站,换乘8号线;
- 其后转向西南,在兴业大道新化快速交叉处东南侧设化龙西站,换乘43号线、穗深城际琶洲支线;
- 沿兴业大道向西南行进,在华工国际校区东南侧设新造南站,预备与12号线南延伸、东西向线路实现换乘;
- 线路向西南转入市新路走廊,在新水坑村南侧设新水坑站,并考虑同步在佛莞城际线上该处增设站点,实现两线换乘;
- 出站后线路沿番禺大道北西侧向南行进,侧穿番禺区政府大楼后,在广场西路及道路东侧番禺广场地块内设番禺广场站,与3、18、22号线及市桥线换乘,并设置分轨点,接出大湾区城际线网规划中的番禺-中山石歧城际;
- 向南下穿市桥水道后,线路转向西南沿福愉路敷设,在西环路口设沙湾站,换乘26号线;
- 下穿紫坭河后,在市良路接龙路口设置紫坭站;下穿顺德水道后,线路进入佛山顺德境内,并继续向中山、江门方向延伸。
图12 建议调整后17号线示意图
建议恢复普线市桥线(横江至莲花山南),长约20.0km,设站13座,平均站间距1.67km。
- 线路起点位于禺山西路景观大道口,设横江站,站后预留继续向西延伸至佛山境内;
- 路沿禺山西路-禺山大道向东敷设,在新平街口设大富站,换乘26号线;
- 在西丽路口设沙头站;
- 在大北路口设星海公园站,预备换乘南北向线路;
- 线路向东南侧穿地块,转入清河东路,在德兴南路口东北设沙墟站;
- 出站后沿清河东路向东,在既有3号线车站北侧设番禺广场站,换乘3、17、18、22号线;
- 线路向东北侧穿地块,转入市莲路继续向东行进,在城区大道口西侧设傍江站;
- 在新兴路口设新桥站;
- 在岐山南路口东侧设石碁镇站,预备换乘南北向线路;
- 在海涌路口设官涌站;在广澳高速交叉处东侧设石碁站,换乘4号线;
- 在石清公路口设石楼站;
- 在浮莲东路口设莲花山南站,预备换乘南北向线路。
图13 建议调整后市桥线示意图
建议40号线南延段(埔南路至广汽基地)长约13.9km,新增车站8座,平均站间距1.74km。
- 线路自埔南路站向南继续延伸,沿开创大道行进,在宏明路口设笔岗站;
- 至东区路口转沿黄埔东路向西南行进,在13号线既有站西侧设置南岗站,实现换乘;
- 出站后线路转向东南,在龟山西侧设沙步站;
- 转入东江大道南行,在中国银行大街口设保税区站;
- 在志诚大道口设志诚大道站;
- 在开发大道口设黄埔客运港站,与广州5、25号线、东莞1号线实现换乘;
- 线路向西南下穿狮子洋至番禺区,沿金山大道向西南敷设,在创新大道口设广汽研究院站;
- 在南大干线口设终点广汽基地站,换乘43号线,并预留继续向西延伸条件。
图14 建议调整后40号线南延段、43号线南延段示意图
建议43号线南延段(广汽基地至莲花)长约4.5km,新增车站2座,平均站间距2.25km。
- 线路自广汽基地继续向南沿南大干线行进,在胜洲村东侧设胜洲站;
- 其后线路转向西,下穿佛莞城际后,在城际广州莲花山站南侧设置莲花站,换乘8号线。
该建议方案中,新17号线走向取直,沿线控制性因素较少、线型条件较好,符合160km/h级市域快线设计需求,且能更好实现市域快线的设计目标。改线后,17号线将途经黄埔站、黄埔临港、莲花湾、大学城二期,可实现上述规划产业及研究高地与顺德、中山等新兴制造业聚集区的快速联系,更有助于推进珠江西岸的制造业升级转型、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线路并未占用主要的地面客流走廊,将市莲路、开创大道走廊交由普线覆盖,同时仍能串联萝岗、裕丰围、莲花湾等发展节点,有效调和了追求快速直达与服务沿途需求间的矛盾。17号线改线后,原线位由普线沙湾线、40号线代替利用,可有效拓展沿途覆盖面,服务更多市民、改善地面交通状况,同时引导市郊卫星城由线向面发展,疏解城区人口,并更多提升土地价值,有力支撑广州轨道交通的后续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