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成立必须具备的要素有哪些
合同成立必须具备的要素有哪些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合同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将详细介绍合同成立必须具备的要素,并探讨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
合同成立必须具备的要素
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所谓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他们既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他们是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
所谓“依法”签订合同,是指订立合同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如果当事人订立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法律就不予承认和保护。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
即合同必须是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所谓协商一致,就是指经过谈判、讨价还价后达成的相同的、没有分歧的看法。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要约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也是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如果合同没有经过承诺,而只是停留在要约阶段,则合同未成立。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
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合同就生效,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构成条件不同
- 合同成立的条件包括: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 合同生效的条件主要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符合法定形式。
- 法律意义不同
- 合同成立体现的是合同自由原则,表明当事人双方已就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取得共识。
- 合同生效体现的是合同守法原则,表明当事人的意志已与国家意志和社会利益实现了统一,合同内容有了法律的强制保障。
- 作用的阶段不同
- 合同成立标志着合同订立阶段的结束。
- 合同生效则表明合同履行阶段即将开始,它是合同履行的前提,又是合同履行的依据。
- 责任形式不同
- 合同成立阶段的责任形式是缔约过失责任。
- 合同生效后的责任形式是违约责任。
合同生效应当具备的条件
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及缔约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合同主体。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意思。缺乏意思表示真实这一要件,并不绝对导致合同一律无效。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合同的内容合法,二是合同的目的合法。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生效必须具备的形式要件
所谓形式要件,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对合同形式上的要求。不具备这些形式要件,合同不能生效。
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