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招,有效提高羽毛球击球“球感”
这七招,有效提高羽毛球击球“球感”
球感是羽毛球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它不仅关系到击球的准确性和质量,还影响着运动员对比赛节奏的把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羽毛球击球的"球感"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七种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球友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今天球感超差的,明明是高智商人群,却无法掌控羽毛球。这种情况,在业余爱好者中更多是因为球感差。
球感到底是什么呢?
球感是对自身身体的感知能力
羽毛球的挥拍发力,有人学了几年,依然没有悟出来,这部分人对自己身体肌肉的感知能力比较弱。羽毛球发力的大小,速度快慢的控制,决定于小臂内旋发力带动手腕肌肉群配合收缩用力的紧张程度。这部分人只有通过后期的勤能补拙,形成正确动作的肌肉记忆。球感是对球和拍的感知能力
手对球拍面击球托部位的感觉,业内又叫:手感。手感是天生的,也能通过后期长期的锻炼得来。因为拍面击打球托时,力度变化不一样,出球的质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掌握好击球瞬间拍与球的关系,控制手指和手腕的发力,才能提高出球质量,也就是说你能指哪打哪,落点还非常尖。球感是空间感知能力
对于来球,能准确的把握击球的时机,也就是我们说的击球点,以及对界内界外球的准确判断,这都属于空间感知能力。
球感,说白了就是教练教一遍就能快速上手。
如何提高“球感”?
很多人说:都说掂球能练球感,可我都掂了一年了。谈球感的前提,一定是要同时加强基础动作规范性的训练,然后再谈提高球感的具体方法:
1. 捡球
训练目的: 锻炼手指与球的关系,增加手指的灵活性
训练方法: 用球拍捡球,捻动手指捞球。要轻巧,不要大力捞,银子会很受伤
训练量: 每天50个
2. 单人停球
训练目的: 熟悉羽毛球运动规律,增加手对球的把控感
训练方法: 单手向上用拍抛球,球托向下的时候,拍面贴近球的侧面顺着球移动;当拍面与地面接近平行的时候将球截住,果断旋转拍面让球停在球拍上
训练量: 每天50个
3. 颠球
训练目的: 熟悉羽毛球运动规律,增强眼睛、手与球的熟悉感
训练方法: 眼睛要一直盯着球看,小臂、手腕、肘与球拍要合为一体,手腕不动,熟悉后可以正反手交替颠球。
注意事项: 一定要选一个全新的球,这样球性更稳定
训练量: 每天正反手颠球100个
4. 对墙抽球
训练目的: 提高球感、协调能力、反应能力
训练方法: 人距离墙面的距离大概是1.5m左右。保持一定的距离,能让你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发力,而且反弹过来的球一般东倒西歪,这时要快速通过调整重心和脚步主动去迎球或回挡近身球
训练要点: 跟随球的移动,双脚要动起来
训练量: 每天10分钟(家里的墙慎抽,小心跪搓衣板)
5. 托球跑
训练目的: 体会拍面将球推出去的感觉。
训练方法: 用球托着球向前跑,使球不掉落,跑的过程中拍面倾斜。
训练要点:
- 倾斜拍面与地面呈45度角,用阻力推动球使球不掉落
- 眼睛看球时注意体会球托的状态
- 体会拍面将球“推出去”的感觉
训练量: 2个场地的距离,5个来回/组*2
6. 扔球比赛2分钟
训练目的: 体会羽毛球在空中飞行的轨迹和落点。
训练方法:
- 两侧场各站3人,扔12个羽毛球。目光跟着对方扔过来的球,体会飞行轨迹,在扔的过程中尝试如何扔才能让球飞得更远或者让球约贴网。
- 3人一组,每组站一边场地(如上图,“黄队3人” VS “红队3人”)
- 每人手中拿1个球
- 除了手中的球,双方场区各放3个球(如上图)
- 每人手里一次只允许拿1个球
- 双方将球互相扔到对方场地里,球必须落地后才能捡起来,不能再空中接。
注意事项: 禁止接住飞行空中的球
训练量: 2分钟
7. 空间感训练
在日常对抗中,对于模棱两可边界附近的球,要大胆做自己的判断,不要养成接了再说的心态,如果日常都不去练习界内界外的判断,等到了比赛中,吃亏的便是自己。精确的空间判断来源于日常训练、比赛对每一个球判断经验的积累。我们用的比较多的方法就是选定参照物,场馆的上空总有参照物,可以利用上空的某个点作为地面场地的参照物,从而判断界内界外球,这个方法很实用,能提空间判断的准确性。
球感的练习,在我8岁以前做的非常多,教练大多是以游戏的方式让我们进行练习。记得有个晚上我在家练了2小时颠球,腿妈负责数数,最高记录应该是颠了5200多个不掉落当晚随着我颠球的稳定性和熟练程度的增加,每个球我都能清晰的感觉到球托与拍面接触的不同力度所带来的不同运动轨迹之间的区别,我想,这就是你们日思夜想的球感吧!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训练,贵在坚持,坚持就能出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