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胃肠型感冒: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胃肠型感冒: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oulai.cn/baike/disease/4Ia0q3Ojq9.html

胃肠型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它是由风、寒、暑、湿等外邪侵袭肌表和消化系统导致的自限性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呼吸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Gastrointestinal cold

疾病别称

呕吐性上感、柯萨奇病毒性肠炎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休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治疗周期

一周左右

临床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发热

好发人群

年老体弱者、免疫力低下者、饮食不洁者

常用药物

蒙脱石散、利巴韦林

常用检查

血常规、粪便检查、X线检查

病因

胃肠型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染病毒,免疫力下降时、直接接触感冒患者等,均可诱发胃肠型感冒。

主要病因

胃肠型感冒的主要病因为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鼻病毒、腺病毒、肠病毒等。这些病毒侵入人体,在喉部发炎后,会顺着唾液被吞入胃肠中,引起胃肠的不适,如胃胀、腹痛、呕吐、腹泻等。

诱发因素

胃肠型感冒的发病诱因主要来自外部刺激,天气变冷时能空气会对患者的肠胃产生刺激,加上患者作息不规律,而且饮食也不注意,容易导致胃肠型感冒的出现。淋雨和疲劳,也可导致全身免疫力和呼吸道防御能力降低,从而诱发胃肠型感冒。

流行病学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好发于婴幼儿、年老体弱者、免疫力低下者、饮食不洁者,以1~5岁小儿发病较多。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飞沫污染的手或其他物品传播。

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

好发人群

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抵抗力低下人群为本病的好发人群,如年老体弱者、婴幼儿等。

症状

胃肠型感冒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胃胀、腹痛、呕吐、腹泻、发热、恶心,一天排便多次,身体感觉乏力,严重时会导致肌体脱水、体内电解质紊乱,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婴幼儿脱水严重者出现皮肤皱缩、眼窝凹陷、舌头干燥、乏力、少尿,甚至神志改变。

典型症状

  • 胃胀、腹痛、腹泻:胃肠受到刺激分泌物大量增加,肠腔内水分增多。排便可正常也可增多,一天六次以上,粪便形状可正常也可清如水样或蛋花样便,一般无血及脓性便。
  • 恶心、呕吐:胃内病毒进入后导致胃内肌肉受刺激而收缩,胃内容物往体外排。
  • 发热:病毒倾入后引起体内炎症反应,可高热也可低热。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鼻塞、流鼻涕、食欲不振等表现。脱水严重者还可出现皮肤皱缩、眼窝凹陷、舌头干燥、乏力、少尿,甚至神志改变。

并发症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侵入人体后极少数会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气短、心律失常、胸闷、咽痛、咳嗽、鼻塞等。

休克

当机体严重脱水时,血容量低下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患者严重腹泻、呕吐后,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补充不及时可出现严重的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病毒性脑炎

可以有发烧、脑膜刺激征、头疼,还可以有一些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

就医

如果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胀等症状,且按照普通胃肠炎或感冒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出现胃胀、腹痛、呕吐、腹泻、发热、恶心、鼻塞、流鼻涕,甚至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症状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为胃肠型感冒的患者,若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气短、心律失常、胸闷、咽痛、休克、神志异常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患者出现头痛、鼻塞、流鼻涕,伴腹痛、腹泻时,可去呼吸内科就诊。
  • 儿童患者可去儿科就诊。
  • 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胀可到消化内科配合治疗。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胀等)
  • 出现症状是否采取过什么缓解措施?
  • 有无饮食不洁、劳累、受凉的病史?
  •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 有没有自行用过药?用过什么药?

需要做的检查

  • 体格检查:视诊鼻腔、咽部黏膜充血、水肿,如因发热、腹泻脱水,还可看到皮肤皱缩、眼窝凹陷。听诊可协助明确呼吸道感染的部位,听诊肠鸣音亢进可提示有腹泻。
  • 血常规:可提示为病毒感染或合并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若合并有细菌感染,则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
  • 粪便检查:可观察细菌感染,粪便中查到病毒可提示病毒倾入胃肠道。
  •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检查可判断是否有肺部感染。
  • 病原学检查:一般情况下可不做。必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或病毒分离和鉴定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

诊断标准

根据呼吸道和胃肠道症状和体征,具备外感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如胃胀、腹痛、呕吐、腹泻、发热、恶心等。结合血常规、大便常规,如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粪便中可查出病毒,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原学诊断,特殊情况下可检查病原体,与流行性感冒、轮状病毒胃肠炎等其他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

  • 流行性感冒:为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毒发生变异时可大规模暴发。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较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有流行病学证据或流行性感冒病毒检测阳性,可供鉴别。
  • 轮状病毒胃肠炎:轮状病毒胃肠炎是病毒性胃肠炎中最常见的一种。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以腹泻、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对病患的粪便病毒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等可识别。

治疗

胃肠型感冒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以缓解感冒症状。如出现脱水的症状要配合补水和电解质,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同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治疗周期

胃肠型感冒的具体治疗周期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有关,存在个体差异。大多患者的治疗周期为一周左右。

一般治疗

  • 对于发热、呕吐腹泻、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受寒。
  • 饮食清淡,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减轻肠胃负担。
  • 高热者可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呕吐、腹泻可口服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药物治疗

  • 环丙沙星:具有抑制DNA的合成与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的功效,对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均有效,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是广谱抗病毒药,具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生长的作用,孕妇及过敏者禁用。
  • 蒙脱石散:用于缓解腹泻,偶见便秘等不良反应。
  • 伪麻黄碱:可收缩鼻黏膜血管,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头疼、烦躁等不良反应。
  • 尼美舒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比较低。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严重肝功能不全、严重肾功能障碍、对本品及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者禁用。

手术治疗

该病无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 藿香正气口服液: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本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酒精过敏者禁用。

预后

胃肠型感冒多数预后良好,有自限性,可自愈。少数患者有病毒性心肌炎、休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预后一般不良。

能否治愈

胃肠型感冒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

能活多久

胃肠型感冒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饮食

胃肠型感冒饮食要以减轻消化道症状为主。宜食富含膳食纤维、优质植物蛋白、维生素、钾离子的食物。忌食脂肪含量高、油腻、辛辣的食物。

饮食调理

  • 建议进食富含膳食纤维,含优质植物蛋白,富含维生素、钾离子的食物,如豆浆、芹菜、香蕉等。豆浆中富含丰富的植物蛋白,有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每天1~2杯。芹菜具有润便通肠、避免胀气腹胀的作用,对患者的恢复有利。香蕉中富含维生素和丰富的钾离子,以预防低钾血症。
  • 避免进食脂肪含量高、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白酒、麻椒、肥肉等。辣椒、白酒、麻椒具有刺激性,容易刺激损伤胃肠黏膜,不利于胃肠的恢复。肥肉属于油腻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不利于胃肠的休息和恢复。

护理

胃肠型感冒的护理主要包括活动与休息、用药、皮肤等方面,良好的护理可有效减缓患者的不适程度,对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日常护理

  • 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给予口服补液时,应少量多次饮用,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 生活护理:病人呕吐时家属应帮助其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吐毕给予漱口,更换污染衣物被褥,开窗通风以去除异味。
  • 活动与休息:腹泻严重患者应注意腹部保暖,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以减弱肠道运动,减少排便次数,并有利于腹痛等症状的减轻。
  • 肛周皮肤护理:排便频繁时,因粪便的剌激,可使肛周皮肤损伤,引起糜烂及感染。排便后应用温水凊洗肛周,保持凊洁干燥,涂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促进损伤处愈合。

病情监测

日常注意体温变化,注意咳嗽的频率、程度,注意呕吐、腹泻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留意是否有心脏的症状,如胸闷、心悸,以免发生病毒性心肌炎。

预防

胃肠型感冒无疫苗可预防,只有通过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增强体质、合理饮食、加强新陈代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减少发生机率。

预防措施

  • 适量多喝水可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更快的将毒素排出体外,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
  • 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也能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应该多吃蔬菜、水果,能够增强体质,更好的抵抗病原体的侵入。
  • 油腻、辛辣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增加肠胃的负担,长期如此会使抵抗力降低,所以这类食物应该少吃。
  •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不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吸入冷空气,这样对肠胃不好,也会容易感冒。避免去一些人多拥挤的地方,避免病毒交叉感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