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应该知道的——干支纪年法
中华人应该知道的——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它融合了天干地支的概念,形成了独特的六十甲子循环体系。这种纪年方法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应用传统,而且至今仍在许多文化场景中发挥作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干支纪年法的起源、组成、组合方式及其计算方法。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其最初萌芽可追溯至古代的甲骨文时期,那时人们为记录天文现象、预测季节变化,逐渐形成了天干和地支的概念。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干支纪年法开始被正式应用于历史记录中。从春秋战国开始,干支纪日便成为历代史官纪日的传统方法。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 54 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此后,历经各朝代,干支纪年法一直保持着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天干地支的基本概念
天干
天干共有十个,依次为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
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也对应着十二生肖。
组合方式
天干和地支各取一位,按顺序组合,如 “甲子年”“乙丑年” 等。且相配永远是 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 ,形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从甲子始,至癸亥终,称为 六十甲子,六十年一循环 ,周而复始。
计算方法
天干计算
天干 =(年份 - 3)÷10 得到的余数所对应的天干;
天干对应的余数:甲 1,乙 2,丙 3,丁 4,戊 5,己 6,庚 7,辛 8,壬 9,癸 0。
地支计算
地支 =(年份 - 3)÷12 得到的余数所对应的地支。
地支对应的余数:子 1,丑 2,寅 3,卯 4,辰 5,巳 6,午 7,未 8,申 9,酉 10,戌 11,亥 0。
实例说明
例如 辛亥革命 发生于1911 年,天干 =(1911-3)÷10 得余数 8,8 对应辛,所以天干是辛;地支 =(1911-3)÷12 得余数 0,0 对应亥,所以地支是亥,即 1911 年为辛亥年。
地支的计算也对应着十二生肖,例如2025年,(2025-3)÷12 = 168 余数 6,所以2025年是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