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元朝如何实测黄河源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元朝如何实测黄河源头?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66298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源头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扰了古人数千年。直到元朝时期,才首次通过实地考察绘制出了《黄河源图》,这是目前所知最早一幅实测的黄河源图。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元朝如何实测黄河源头,以及这一发现对后世的影响。


图名:黄河源图
时期:至元十七年(1280年)绘制
作者:女真人都实、阔阔出等
规格:纵19.7cm横25.8cm。未注比例尺*
馆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黄河源图》出自陶宗仪于元至正十六年至二十六年(1356—1366年)间编撰的《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二附图,至元十七年(1280年)女真人都实、阔阔出等人绘制。《黄河源图》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要素,标注有临洮府、河州、贵德州、西宁州等名称以及交通线路上的驿站等人文地理要素,所有府州名称均注于长方形框内,多达50余处。图中的河流用双线描绘,山脉用形象画法表示。由于是刻本书籍插图,该图篇幅较小,绘制较为简略,但较清晰准确地描绘了元朝河源地区的水系源流。河源星宿海中绘有水波纹,并绘出大量圆圈形状的水泡,表示水从地下涌出。

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人们对黄河中下游的河道水系特征有相对较多的了解,而对黄河源头和上游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禹贡》中记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即黄河源自青海积石山,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人对黄河河源的认识。西汉时,张骞凿空西域,发现塔里木河自西向东注入蒲昌海(又称盐泽,即今罗布泊),认为塔里木河为黄河的上源,它经罗布泊潜行伏流至积石山后,才流出地面成为黄河。“伏流重源”说经《汉书·地理志》记载后成为历代关于黄河源的权威说法。

到了唐代,由于与青海地区的吐谷浑人作战,以及后来与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友好交往,唐朝人便对黄河源地区的鄂陵、扎陵二湖有了较多闻知。唐贞观九年(635年),侯君集带兵进入青海,路过河源地区,就曾“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观览河源”,在史书中留下了汉人抵达河源以及黄河源区有湖泊的最早记载。唐长庆二年(822年),刘元鼎出使吐蕃会盟也路过河源地区,留下了关于河源较为详细的记载。不过,唐代的侯君集和刘元鼎都是途经河源,而不是专门探查河源,更没有绘制河源图。

《黄河源图》是元代女真人都实、阔阔出兄弟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考察黄河河源后所绘制的黄河河源图。元代是最早专门探勘河源的朝代,在实现汉番一统后,元世祖忽必烈计划在黄河上游建立一座城市,利用黄河水运沟通上游地区与京师的联系,加强内地与番部之间的往来,进而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派遣女真人都实为招讨使,和其弟阔阔出一起率队前往青海地区探求河源。通过广泛考察,都实查清了河源地区的地理情况,于同年冬天绘制了《黄河源图》并撰写考察记一并上呈御览。其后,翰林学士潘昂霄根据阔阔出的叙述,将其探源经历整理为《河源志》一书。后来,朱思本将此书的梵文本翻译成汉文,形成详略两种《河源志》,其中朱思本的汉文翻译本较为详尽。

都实所绘的《黄河源图》已佚失,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二所载的《黄河源图》根据都实之图摹绘,绘制范围、所绘地名及河源附近的地理要素与《河源志》所记一一吻合。

都实、阔阔出兄弟的河源之探,第一次探明了黄河河源,详细记载并描绘了河源地区的情形,此次探河源的最大意义在于纠正了“伏流重源”的传统错误观念。《黄河源图》是目前所知最早一幅实测的黄河源图,而《南村辍耕录》中的摹绘刻印本《黄河源图》则是现存最早的河源图,在中国测绘史乃至世界测绘史、中国地图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该图不仅澄清了汉儒对河源的臆想假说,而且对明清地图中河源的绘制影响极大。明正德年间《杨子器跋舆地图》、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广舆图》、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古今形胜之图》等地图中的黄河源,无不以元朝这幅河源图为依据。


《杨子器跋舆地图》

而明朝和清初专门的黄河图,如潘季驯的《河防一览图》和原清内阁大库所藏《黄河图》,也都受到元代《黄河源图》的影响,将河源绘成葫芦形并注明“星宿海”,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清朝康熙皇帝以三藩、治河、漕运为三大政。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后,治河成为其施政重心。在治河过程中,康熙帝十分重视河图运用,一再要求历任河臣绘呈河图,时时研读。时任河道总督张鹏翮奉命治河,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撰成《治河全书》呈奏御览,总结治河经验,《淮河全图》《黄河全图》《运河全图》是其中最重要的三种。


《黄河全图》

《黄河全图》描绘黄河自星宿海至安东县云梯关入海的情形,重点反映张鹏翮在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间疏清口、浚海口的相关工程。黄河源头星宿海,黄运交会处康熙亲自定桩的御坝、引导清水的引河、确定清水水量和流速关键的东西坝、险工堤埽,黄河尾闾段拦黄坝拆除后形成的大通口都是图中的重点描绘对象。彩色绘图工致精细,精确地反映了河流和各支流的全貌。是研究清代黄河治理情况以及城池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对今天也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淮河全图》

《淮河全图》描绘了河南桐柏县胎簪山河源至江苏淮安境内的清口黄、运、湖交汇处的淮河流程,是现在所知最早独立描绘淮河全程的河图。图中形象地反映了康熙中期蓄清、刷黄、济运工程体系,是研究张鹏翮、康熙帝治河方略、清代黄运河湖工程形态的一手史料;图中描绘的淮河山脉水系、淮水沿岸的城市形态、寺观祠庙情形,是研究康熙中期淮河水文环境、城市史和社会史的可靠材料,沿途山水城镇多有注记,有助于了解淮安沿岸的地理知识,具有文字史料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运河全图》

《运河全图》描绘京师北京至浙江杭州之间清代京杭运河全程。图中在清口地区主要表现运河穿黄的闸坝体系和康熙四十二年(1703)中运河运口从仲庄闸移往下游杨庄闸的情形;中河段重在表现康熙三十九年(1700)张鹏翮用三义坝以上靳辅旧中河和三义坝以下于成龙新中河进行重整的中河工程;里运河段重在表现沿岸的湖泊与运河的补水关系;山东运河段重点表现运河沿线湖泊、闸坝,反映了山东运河的运行情况。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舆图志》;审图号:GS(2011)1785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