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防!警惕静悄悄的疲劳性骨折
不可不防!警惕静悄悄的疲劳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是一种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骨骼损伤,常见于运动员、舞蹈演员及部队新兵等人群。它不同于一般的外伤性骨折,而是由于长期重复的单一运动导致骨小梁破坏超过修复速度而引发。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疲劳性骨折的症状、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案。
什么是疲劳性骨折
说起骨折,一般会认为是由外力冲击或意外摔倒导致的。但有一种类型的骨折,却能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发生,这就是疲劳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是人体长期重复单一运动导致的骨骼损伤。当反复作用于同一部位的应力积累超过了骨的疲劳极限值时,就会造成骨小梁破坏。骨小梁在被破坏的同时也会进行修复,当破坏的速度超过修复的速度,就会引发疲劳性骨折。
好发人群
疲劳性骨折的易发对象包括运动员、舞蹈演员及部队新兵,好发部位有足第二跖骨、胫骨、腓骨、股骨等。不少新战友年龄小,肌肉力量单薄,如果训练强度超出身体承受范围、训练时不注重自我保护,就容易发生疲劳性骨折。
症状有哪些
疲劳性骨折多发于投弹、正步、奔袭等训练课目后,或者运动训练强度突然增加时,表现为受伤部位隐匿性、进行性、持续性疼痛。
早期,这种疼痛可以通过休息缓解,但再次运动后仍会复发。到了中后期,即使不运动也会疼痛,甚至还可能出现活动受限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
X线对于疲劳性骨折的检出率约50%,CT检出率约80%,MRI(核磁共振)检出率接近100%。因此,核磁共振是公认的诊断疲劳性骨折的最佳检查方法。
怎样预防
避免疲劳性骨折重点在预防。科学安排训练任务、认真做好训前准备、正确选择训练地点、循序渐进提高参训人员身体素质等举措,都可以有效减少疲劳性骨折的发生。
01 训练前,进行5~10分钟的热身和肌肉拉伸,并将力量训练纳入日常锻炼中。
02 训练中,有计划地选择不同坡度的场地进行跑步、行军,或在行军中变换鞋跟高度,转移胫骨的应力集中区。
03 针对不同的足弓选用合适的鞋垫,如扁平足人员选用矫正鞋垫、减震鞋垫。
04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训练强度骤增。在进行下肢训练时可穿插上肢辅助练习,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可穿插柔韧性练习,通过减小局部负荷,让身体的不同部位得到充分休息。
05 减轻运动时的负重,减轻负重骨的应力负荷。
06 做好训练后的疲劳恢复工作。每次运动训练结束后应进行肌肉放松、肌肉按摩等,解除肌肉紧张和痉挛。
07 保证营养全面的饮食。饮食中适量补充钙、铁及维生素D,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训练出汗多时要注意补充水和盐分,防止脱水。
治疗及预后
疲劳性骨折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方案以休息、保守治疗为主,固定、手术为辅。
出现疲劳性骨折症状时应减少运动量,充分休息4~12周。通过红外线、低强度脉冲超声、体外冲击波等治疗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活血化瘀类中药外涂,合并补肾壮骨类中药内服可加速恢复。
疲劳性骨折的早期识别是良好预后的前提条件,大多数早期识别的疲劳性骨折经过充分休息以及4~12周规范治疗,都可以恢复至正常状态。而晚期识别、发现不及时,很可能让疲劳性骨折演化为长期疼痛或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