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斋期:基督教教会年历中的重要节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斋期:基督教教会年历中的重要节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yuedu.sanmanuela.com/news/25351.html

大斋期是基督教教会年历中一段重要的节期,从棕枝主日前的40天开始,直至复活节。这一节期源于对耶稣在旷野守斋祈祷40昼夜的纪念,东西方教会对其时限的划定有所不同。大斋期不仅是基督徒进行灵性修炼的重要时期,也是了解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重要窗口。

大斋期的内涵

斋,本义指斋戒,就是不做一些事情。西方教会的牧者常用一幅图像提醒信徒,在大斋期的时候,要在这诸多的事物上有所节制,即不做或者是少做。

比如说:花尽量少时间在社交媒体,少饮酒精类、碳酸类饮品,禁食糖类,少吃芝士等高油脂的东西,少吃具有咖啡因的东西,以及快餐类食物,甚至性需求也应该克制等等。

对于基督徒,大斋期就是少做或者克制自己不做一些事情的一段时间。

大斋期的主题

大斋期有两个主要的关注点:一是旷野。大斋期并非邀请我们在荒漠里静立不动地过一段极长时间,而是要在耶稣定意向目标走去时,尝试赶上祂的步伐。

因此大斋期的主旋律是成长多于悔罪,虽然悔罪是成长的先决条件。大斋期,英文“Lent”,这个独特的名称,是由“延长(lengthening)”一词衍生出来,指的是春季白天时间延长了,黑夜逐渐地缩短,是一种生命增长、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提醒我们:像大自然一样,生命也是需要成长的

耶稣在旷野,并没有缺少神的同在;以色列人在旷野,更是不缺少神的供应和带领。因此,旷野不是消极的地方,它是让人省察,觉悟,与上帝相遇的地方。大斋期提醒我们,生命要有省察,更多地渴慕与神相遇

其次大斋期是一段旅程。一段朝向十字架和空坟墓的旅程。

大斋期的起源

《圣经》中有许多在旷野的相关图像,昔日以色列民出埃及后在旷野“受试验”四十年。摩西也经历过在西乃山禁食四十昼夜(申9:18),而以利亚亦在何烈山上有类似的禁食经历(王上19:8)。

“圣灵立刻就把耶稣催促到旷野里去。他在旷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试探,并与野兽同在一起,且有天使来伺候他。”(可1: 12-13)

那么,教会设立大斋期,是否为了效法以色列人?

“在初代教会基督徒怎样开始定大斋节的历史事实,现在已无从研究查考。”这节期长达四十天,而耶稣基督在旷野禁食祈祷的时间亦是四十天,因此,一般信徒以为大斋源于纪念这事迹。其实,大斋节的起源与纪念基督在旷野禁食祈祷并无直接的关系

英国圣公会的礼仪学家那什敦修道院的修士格列高利狄克斯曾在他的礼仪名著《礼仪的形式》(Shape of The Liturgy)中就反复强调:教会在大斋期被接纳为庆祝基督复活前的斋期后,才把它视为基督在旷野受试探的纪念。

教会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为了使大斋节有圣经根据;
第二,是为了鼓励信徒效法基督的榜样,在灵性生活上,锻炼自己。

也就是说,教会设立斋期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效法古已有之的那些事件,乃是为了要让人重视斋期的传统,才和《圣经》中的相关事件连接。

复活日前的准备期叫大斋期。据美国圣公会弗吉尼亚神学院教授雷金纳德富勒的研究,大斋期设立有三个源头:犹太的传统,洗礼的预备和造就信徒。后来的礼仪学家又提到早期教会的另外一个现象:如何面对大逼迫时的叛教者。

大斋期时限的不同规定

四世纪时,斋期的长短是因地而异,仍不能划一。

例如,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地区,圣阿塔拿修(St Athanasius,或译亚他那修)于三二九年显现节时所写的牧民教函中,指示当地信徒依照传统习惯,在复活节前只须守斋一星期;但是七年后,于公元三三六年,他则要求信徒守斋四十天。

三四八年时,耶路撒冷地区的斋期长达八星期;由于星期六和星期日不算是斋日,故此信徒实际上只须守斋四十天。

罗马地区的教会于第七世纪末期(680年左右)时,才开始遵守四十天的斋期,在此以前,它的斋期只有三星期。

东西方教会对时限的划定

东西方教会对四十天的划定也有区别。(所谓的西方教会指的就是以罗马作为中心的那些教会,如西班牙、欧洲、法国、高卢、德意志,甚至迦太基等地方的教会;东方教会则指希腊、耶路撒冷、安提阿这些地方的教会。)

东方教会认为主日是喜乐的,庆祝复活的日子,周六也不应是斋日,而是准备庆祝基督的复活,而且对东方教会来说圣周(受难周)也不算大斋期,因此其大斋期的开始是在复活节前的第九个星期的周一开始,大斋期足有8个星期。每周五天斋日,且大斋期的开始是周一。

对西方教会来说,四十天中周一到周六都应守斋,包括圣周;所以计算起来,大斋期的开始应是周三,即大斋首日,也叫圣灰三(Ash Wednesday,圣灰星期三)。

大斋期中的禁食

大斋期的禁食,在天主教会有着严格的规定,分大斋和小斋。基督新教在这方面则更加的灵活。

大斋期的斋戒并不是简单的不吃不喝,其实是对于自己喜好或习惯的一种约束。因此,禁食所指的显然远不止于戒绝糖分、甜食或酒精,而且禁食的目的也肯定不是单单为了减肥,我们真正所指的是简朴的生活,把自己对物质的需要降到最低,比如饮食、通讯等,从而激发更多灵性上的需要——亲近主,并致力于造福他人。

“我所要的禁食,岂不是要你松开凶恶的绳,解开轭上的索,使被欺压的得自由,折断一切的轭吗?岂不是要你把食物分给饥饿的人,将流浪的穷人接到家中,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而不隐藏自己避开你的骨肉吗?”

---赛 58:6 -7

五世纪时,罗马的主教大利奥劝勉道:“让我们为那些贫穷的人,因我们慷慨施赠而得到满足,感到欢欣。让我们为那些赤身露体的人,因我们供给所需衣物而得以蔽体,感到快乐。”

因此,大斋期并不是辛苦的轭,而是借着祷告灵修亲近主,并勉励行善。

基督徒在大斋期

如今,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以多种方式守大斋期。许多来自东正教和传统教派的人仍严格遵守斋戒,从圣灰星期三抹灰礼开始,到复活节主日之前不吃肉、鱼、蛋和脂肪。其他人会选择在四旬期只放弃一种食物,更常见的是巧克力、肉、酒等“奢侈品”。

在此期间,人们放弃做其它事情、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信仰上的做法也越来越普遍,比如不看电视,不去健身房,甚至不刷社交媒体。

许多基督徒还利用大斋期来学习圣经和更深入地祷告,使用现在可用的诸多灵修书籍和课程。

也有越来越多基督徒通过挑战过不一样的40天来度过大斋期。比如进行日常默想,更多给与、奉献,将他人放在首位,用这样的方式预备复活节的到来。

大斋期期间的星期日对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来说非常重要。六周中的周一至周六都与禁食和禁欲有关,而周日则是象征基督复活的庆祝活动。在周日,基督徒不禁食,而是举行爱筵来纪念基督的牺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