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第六,义乌第九!中国百强县最新出炉
慈溪第六,义乌第九!中国百强县最新出炉
9月20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浙江慈溪、义乌闯入十强。
9月20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江苏昆山市居榜首,浙江慈溪市、浙江义乌市闯入十强。
浙江作为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县域经济受到社会公众的长期关注。此次发布的榜单中,浙江九大强县依次为慈溪、义乌、余姚、诸暨、乐清、海宁、瑞安、桐乡、温岭。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九大强县全部跻身全国30强。
慈溪、义乌成为“领头羊”
百强县榜单中,浙江的成绩依旧突出。慈溪在本次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六,源于坚实的工业基础。近年来,慈溪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形成了以家电、汽车零部件、轴承等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体系。
慈溪是闻名世界的“小家电之都”,与青岛、顺德并称中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慈溪全市拥有2000多家家电整机企业、近万家配套企业,市场规模达千亿元,全球约60%的小家电均产自慈溪。
去年全年,慈溪全市22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888.65亿元,增长2.1%,增加值增长6.1%。
与慈溪不同,义乌的优势在于强大的服务业。作为全球知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近几年成功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市场模式。此外,义乌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去年全年,义乌的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了2055.62亿元。
同时,在产业创新方面,义乌也有从零起步的底气。近年来,义乌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信息光电、芯片传感器及智能终端、生命健康四大新支柱产业,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2023年,义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5.8%,“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速30.5%,远高于浙江平均水平。
“黑马”余姚、海宁乘势起跳
较为意外的是,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余姚高居浙江第三。去年,余姚的GDP仅排在浙江县市第五位。
根据宁波市初步统一核算,去年全年,余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1.0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分产业看,余姚的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2.63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06.57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1.86亿元,增长6.3%。
作为浙江的传统经济强县,余姚以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产业为核心,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近年来,余姚在光电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电子材料、机器人和高端装备等领域也在不断寻求突破。
海宁位列榜单第六,进步非常明显。海宁的优势在于皮革产业,然而,海宁并未满足于单一产业的发展成绩,而是依托产业优势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去年全年,海宁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8.16亿元,增长8.0%。其中,海宁全市的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50.23亿元、149.06亿元、144.76亿元、380.12亿元,增长32.1%、30.4%、30.0%和20.5%。
绍兴全域上榜
同时,《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还发布了多个重量级榜单,绍兴多次实现“霸榜”。
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诸暨第13位;嵊州第85位;新昌第95位。
在2024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榜单中,诸暨第16位;新昌第41位。
在2024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单中,新昌第63位;嵊州第86位。
在2024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榜单中,柯桥区第24位。
……
事实上,绍兴的特色县域经济早就悄悄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衣柜里各式各色的袜子,七成产自诸暨;每10个西装革履的男士,或许就有9个系着嵊州生产的领带;还有女士时髦的时装面料,许多都出自柯桥轻纺城。经过多年发展,绍兴的县域“冠军产业”已遍地开花、各具特色。
绍兴下辖的诸暨大唐镇被称为“中国袜业之乡”,其袜子年产量约占全国的70%、全球的30%;诸暨山下湖镇则是世界最大的淡水珍珠生产、加工、集散中心;嵊州是“中国领带之乡”,曾经“一条领带行天下”,产量占全球60%以上。
此外,作为全国最大的集成灶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嵊州集成灶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这里每年生产、销售的厨具系列产品数量约占国内市场的25%,产业规模超过百亿元;新昌被称为“中国轴承之乡”,精密滚动轴承产业已经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在绍兴市下辖的区域中,柯桥区有着完善的纺织产业链,是全球最大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所在地,从面料到服装,从经纬纵横到锦绣霓裳,柯桥因一块布领跑发展之路。
在总面积仅有1362平方公里的上虞区,密布着20家上市公司,科技型中小企业1346家,并集聚闰土股份、皇马科技、浙江医药等众多化工巨头,上虞区早已成为全国精细化工领域产业核心区、引领区。
作为绍兴市的中心城区,越城区的产业发展空间非常受限,土地要素日益紧张,但随着“腾笼换鸟”政策的实施,附加值更高的新兴产业崭露头角,成为越城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如今的越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托起一座蓄势待发的产业强城。
正是这自带“明星光环”的一个个县市区,撑起了县域的经济实力和产业魅力,成为支撑浙江发展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