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阶段及具体表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阶段及具体表现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1/03/2898622_1139023651.shtml

依恋是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为儿童与主要照料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还对其未来的社会交往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恋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表现。

一、无分化阶段(0~3个月)

在这一阶段,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环境,尤其是人。他们通过倾听、追视、吸吮等行为来感知世界。此时,婴儿对人的反应是不加区分的,他们对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无论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这是因为婴儿还未能实现对人际关系客体的分化,他们并不介意被陌生人抱起。这一阶段的婴儿主要通过哭泣、微笑和咿呀语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而成人的回应,如留在孩子身边或抱起孩子轻轻摇晃,都能使婴儿感到愉快和满足。

二、低分化阶段(3~6个月)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开始能够区分熟悉的人和陌生人的差别。在这一阶段,婴儿继续探索环境,并表现出对熟悉的人(如父母)的偏爱。他们对母亲或其他熟悉的人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和接近行为,而在面对陌生人时,这些反应则相对较少。尽管此时的婴儿已经能够从人群中找出母亲,但他们仍然不会介意和父母分开。这一阶段的婴儿开始形成初步的依恋关系,但尚未达到完全依恋的程度。

三、依恋形成阶段(6个月~2岁)

从6个月到2岁,是婴儿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孩子对母亲的存在尤其关注,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当母亲离开时,他们会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如哭泣、大喊大叫等。同时,当陌生人出现时,孩子也会显得谨慎、恐惧甚至哭泣。然而,此时的孩子已经明白成人不在视野范围内后还会继续出现,因此他们会以母亲为安全保障,在新环境中探寻、冒险,然后又回来寻求保护。这一阶段的依恋关系对儿童未来的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四、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随着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提高,2岁以后的儿童开始能够从母亲的角度看待问题。亲子之间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关系,具有“目标一矫正”的“伙伴关系”性质。儿童能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和愿望,知道她爱自己,不会抛弃自己。他们已经理解父母离去的原因,也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因此分离焦虑逐渐降低。在这一阶段,儿童会同父母协商,向成人提出要求,亲子之间的合作性加强。此时的依恋关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依赖关系,而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伙伴关系。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特征。了解这些阶段和表现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情感需求和行为表现,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