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与功能实现
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与功能实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以重庆市某区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探讨了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网络架构,以及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接口关系。
1 总体架构
1.1 市区两级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平台的关系
市、区两级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平台共同组成重庆市园林绿化行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根据管理层级和责任分工的区别,市级平台侧重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掌握,行业管理的全市域监管,园林绿化治理效果的全面性评价。系统的建设重点在全面、完整、准确的行业管理信息采集和分析利用,主要作用是汇聚、整合、分析利用数据,为重庆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和辅助决策。
区级平台侧重本区域园林绿化管理过程和结果的信息采集、记录,行业管理的具体执行和过程管控,本区域林绿化治理效果的评估。系统的建设重点一是采集各类园林绿化现状基础数据;二是记录养护作业数据、绿化工程建设数据、公园管理数据;三是采集园林绿化监督检查和整改信息;四是监控、监测园林绿化治理变化,更新园林绿化管理对象现势数据;五是分析利用数据开展治理成效自评,并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改进措施。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基层园林绿化治理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提高区县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
1.2 智慧园林与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关系
区级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属于重庆市城市区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行业应用“1+4”板块中的园林绿化行业管理业务系统,是区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中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主要基于现有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拓展完善,整合或共享本级城市综合管理领域相关部门数据资源,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综合评价本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推动形成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大城管”工作格局。本项目属于渝中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布局中的行业应用系统,其具体的定位如下图所示:
1.3 与相关系统关系
与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关系: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巡查发现或养护公司巡查发现的园林绿化问题(事件),由区县园林绿化系统内部登记处理,不报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市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接受公众举报、媒体曝光、信访等渠道来源的城市管理问题,由市级平台登记后转区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核实、派遣、处置。区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接受市级平台委托处置或区级平台登记的涉及园林绿化方面的问题通过接口派遣到区级智慧园林绿化系统,由区级园林绿化系统派遣园林管护人员处置,处置完毕后反馈区级平台结案,并将该问题报市级园林绿化系统备案
与综合执法系统的关系: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收到公众举报、媒体曝光、信访或巡查发现的占绿、毁绿 问题后进行现场踏勘判定,如果违法问题属实,区级园林绿化系统通过与接口将 占绿、毁绿等违法问题信息转接到区级综合执法系统执法处置,并抄送市级园林 绿化管理系统报备。综合执法系统处置完成后将办理结果通知区级园林绿化系统, 区级园林绿化系统结案,并抄送市级园林绿化系统。
与应急指挥平台的关系: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收到公众举报、媒体曝光、信访或巡查发现的园林绿化重大危急问题后,启动应急预案、派遣人员现场处置,同时通过电话向区应急办(电话报告,不走系统对接,系统间网络不通),同时抄送市级园林绿化系统报备。
与天地图系统的关系:市、区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天地图 WebGis 开发框架搭建园林绿化地图应用,调用天地图电子政务空间数据服务和城管局园林绿化行业管理空间数据服务,实现园林绿化电子地图的展现和园林绿化管护对象的查询、统计、分析。
1.4 智慧园林系统架构
考虑到智慧园林管理平台的建设需要涉及的软、硬件环境、现有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用户的功能需求以及和外部系统的接口等因素,系统设计采用面向服务积木式、模块化设计方法,可根据系统扩展需要随意扩展所需智慧应用或模块。另外智慧园林应着眼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为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其他系统提供支撑和共享,项目起步阶段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系统建设,随着智慧城市相关工作的开展,系统应能够顺利拓展升级,支持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和应用。
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是面向园林管理部门用户,园林基层业务用户,园林养护外聘人员,实现园林业务全覆盖,达到对绿地等园林资产全掌握,园林业务、行业监管、信息服务全覆盖,辅助决策、考核评价高效、有据的效果,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感知层、数据层、网络层、支撑层、应用层和展示层,并由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对整个系统提供保障支撑。
感知层:通过传感设备获取信息和识别物体,感知层的传感器主要包括摄像头、土壤传感器、气象传感器、定位设备、RFID标签等。
数据层:进行数据存储与感知层和支撑层的对接。
网络层:感知层和平台层之间的网络通道,通过网络层可以把设备采集数据上传到平台,也可以把平台指令下达到设备,对设备进行控制。
支撑层: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汇聚各类业务数据和采集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最终运算结果,并以接口形式对外提供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同时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区域环境管理、统一单点登录、图像识别建模等,通过基础技术平台和能力平台为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应用层是各个业务平台的应用端,主要包括园林一张图、园林业务管理、园林监测评价和公园管理等几个业务应用模块,公园管理作为个性业务进行单独管理。
展示层:展示层是移动端、PC端和大屏组成,移动端一般是移动登记、执法或者市民共建互动使用,PC端一般后台管理人员使用,大屏主要展示大数据信息等,为参观接待,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等服务,户外大屏是为居民提供实时数据播报服务。
运维保障体系满足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须的技术支持平台,以及运维管理所需要的制度和操作流程等,并为以后的系统升级做好变更管理。
2 功能架构
功能架构图就是按照功能的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下图中的每一个框都称为一个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的大一点或小一点,分解得最小功能模块可以是一个程序中的每个处理过程,而较大的功能模块则可能是完成某一个任务的一组程序。
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架构图如下:
3 应用架构
4 数据架构
园林绿化数据架构基于区县城市管理局整体数据资源规划,针对园林绿化特定业务进行设计,建立数据及数据库体系,形成监管业务中间库、指标库、空间专题库、业务管理库、主题库,并建立园林绿化信息资源目录,为市级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平台提供数据和数据管理服务,以及通过园林绿化资源据分析、公众服务等提供数据服务。
5 网络架构
区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在重庆市区级政务云平台上,与市级系统通过政务网连接。区平台应用服务器需要作为前置服务映射到互联网区域,前置服务通过移动4G/5G通讯网络实时采集绿地环境监测数据,并向智能管护设备发送运行指令;区业务管理数据汇总通过区县平台应用服务器调用市级平台数据采集服务器接口的方式实现。
市区两级城市管理部门通过政务网连接访问平台。
市区两级网络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