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运六气:本气与客气的顺序为什么只有少阳不同?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本气与客气的顺序为什么只有少阳不同?
《黄帝内经》对五运六气的论述洋洋洒洒,有人认为是唐朝王冰加入的内容,非《黄帝内经》原典所有。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内容本身是有价值的。
五运六气的内容很多,本文只对本气与客气顺序的区别做一点探索思考。
本气(地理本气)在一年中起主导作用的排列顺序: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
客气(标气):随年变化,司天、在泉之气不同,但六气的排列顺序是相同的: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伤寒论》文本的编排顺序刚好是倒过来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为什么《伤寒论》按客气的倒序排列?因为《黄帝内经》所论述的是客气本身,而《伤寒论》所论述的是客气所伤害的六经。按“同气相应”、“相反相克”的原理,当然是要倒过来排列。
本气与客气相比较,可看作太阴与少阳调换了位置,也可看作只是少阳后移了一个位置。
为什么少阳的位置不同呢?
这就涉及到要理解:本气是什么?客气是什么?
注意,这里的本与客,是站在人的角度讲的,是以人为主、以人为本的。
本气,也可称为地理之气,站在人的角度,因为人站在地面上,所以人、地与天是对应的本、客关系:人、地是本,天是客。因此,本气就是地球散发出来的、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气;而客气是天宇中来的气(比如从太阳来的温热阳气)。
人类“顶天立地”,居天地之间,因此,既受地球之气的影响,也受天宇之气的影响。就是说,人同时受本气与客气的影响。
——这就为本气与客气找到了实体的来源,不再是空谈!
地理本气,比如地心的热量散发出来,比如地球的水、土、金属等所蕴藏、所发酵而散发出来的气,会对地表产生阴阳寒热的变化,会对人类产生影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本气(地理之气)。
客气,比如太阳的光照,比如宇宙射线等,都是外来之客,同样也会对人类产生影响。
人类就是在天地共同构造的环境中生存、生活。
那么本气与客气的顺序为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少阳的位置不同呢?
客气: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本气: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
笔者浅漏,试解如下:
客气是天之气,阴阳分明,先阴后阳,纹丝不乱;本气是地之气,阴阳错杂,阴阳相交,氤氲生人。此正如周易的先天八卦、先天六十四卦的排列,阴阳分明,秩序井然;而后天八卦、后天六十四卦的排列,则阴阳错杂,规律难寻。
“本气: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又如同周易一卦之六爻构成“天地人三才”:上二爻为天(厥阴-少阴),下二爻为地(阳明-太阳),中二爻为人(少阳-太阴)。而中二爻对应之“少阳-太阴”,太阴本属地阴,少阳本属天阳,天地各拿出一气相交而构成人,那就是太阴与少阳互换位置,少阳降于阴,而太阴升于阳。天地各保留本体,而各拿出一部分的“气”相交而生“人”。
因此,本气与客气的排列顺序不同,其中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智慧,特别是天地人三才结构、天地气交而生人等智慧。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生活于大气的对流层,“对流”正是天地之气相交的体现!没有对流,就没有人类生物圈的各种气候条件和气候变化,也就没有人类……
郑重提示:本文旨在弘扬传统中医经典,传播炎黄国医文化,如果文中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还需联系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来理解。
而且,出于对平台规则的遵守,也不发表有关医疗、医案等方面的内容,笔者多是在理论层面展开论述,但不等于笔者只崇尚空谈而不重实践,希望读者诸君理解,在其它合适的场合我们可以探讨各种医学问题。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