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出山记”:海南高峰村生态移民搬迁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出山记”:海南高峰村生态移民搬迁记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849333

提到自己的家乡高峰村,一度让符志明十分头疼。担任村书记十余年,村子的情况他比谁都了解:“这里原先在海南国家热带雨林公园核心区,但生活条件非常落后,村里非常贫困。看着其他村建设得越来越好,我们心里也很着急。”

如今,高峰村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到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依托当地良好的发展环境走上了一条致富路。2022年,新高峰村集体经济收入30.89万元,同比增长63.54%。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2.4万元,同比增长38.93%。

看着村民们洋溢着笑脸,符志明心里也很感慨——几年的“出山路”,绝非想象中那样好走。

几次搬迁均失败 这次如何破局?

在符志明印象里,这已经是高峰村第三次搬迁了。他告诉记者,由于政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先前两次搬迁都因难以解决村民的温饱问题而告终。“搬到其他乡镇,没有田没有水,生活问题接踵而至。搬来搬去,村委会都建了好几个,最后也没能让村民们安定下来,纷纷回到老村去了。”

然而,留在老村也并非“长久之计”。地处海南国家热带雨林公园核心区,许多产业难以发展,村民们只能守着橡胶过日子。“起早贪黑爬山割胶,一年下来人均收入只有一两千元,前些年全村都是贫困户。”当了三十多年胶农的高峰村村民符国华说,“一间瓦房三石灶,一条野藤挂家当”就是村民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推进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建设,2020年底,高峰村整村搬至毗邻县城的牙叉镇新高峰村。回忆起搬迁的经历,符志明坦言,如何说动村民们“出山”是最大的难题。由于过去失败的经历,许多村民早已没了心气,不愿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海南省发改委驻村书记郭立兵说:“看见我们几次三番做思想工作,有些村民便在白天紧闭起房门,不愿和我们讲话。我们只能趁着夜色挨家挨户和他们谈心,详细解释搬迁政策,解答他们的困惑,让他们明白出山的好处。”


搬迁后的新高峰村。符志明供图

符志明等人明白,让村民们搬出去并不是靠嘴上功夫,必须从过去失败的搬迁经历中总结教训,解决影响村民生活的问题。对此,白沙县印发了《白沙县南开乡高峰村生态搬迁安置生产用地补偿方案》,经南开乡政府组织高峰村村民代表及第三方公司共同测量,安置了5000余亩共77块土地建设胶园供搬迁村民使用,并配套了生产生活补贴,对不同类型的胶园进行4—7年的连续扶持。

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村民们都开始收拾行囊,迈向新的家园。“看到村书记他们努力制定方案、带头搬迁,大伙也都重新燃起了希望。”符国华说。

发展靠什么?他们探索出林下生“金”路

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小洋楼,新铺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村民们忙碌在不远处新建成的菌菇种植基地里,脸上洋溢着笑容……如今的新高峰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难以与过去的“贫困村”联系到一起。

菌菇种植是高峰村生态搬迁后发掘的新产业。符志明告诉记者,虽然全村获得了5000余亩可开割橡胶林的补偿,但却没有改变产业单一、村集体经济创收渠道匮乏的窘境。对此,新高峰村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引入白沙立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新高峰村菌菇种植基地,依托有关部门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优势,引进红托竹荪、虎奶菇等食用菌新品种,利用闲置的大棚和丰富的橡胶林资源,采取林下套种方式,发展林下菌菇种植产业,建立橡胶林下种植技术示范基地,新高峰村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村民在自家橡胶林下发展虎乳灵产业。符志明供图

白沙立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觉枫告诉记者,基地在每年10月—来年4月,种植中低温型菌种红托竹荪,5月—9月,种植中高温的虎奶菇等。一些胶农将胶林的林下土地流转给企业,自己既可以割胶,又能在基地务工;还有胶农开垦林地自己种植,企业为其提供菌包及技术支持,以保底价收购产品。菌包原料有棉籽壳、麸皮、豆粕等,这些秸秆基质经过食用菌分解后直接还林,相当于给每亩橡胶林施了2.5吨有机质肥料。

喜阴的菌菇不与橡胶争人、争时、争地,带来额外收入的同时,还为橡胶林提供充足养分,因此越来越多胶农有了菌农的新身份。如今,符国华经过培训,已经成为村里菌菜轮作基地主管。“去年我们完全自主种植虎奶菇。我开辟出15亩橡胶林地,纯赚了9万多元。”他说。

搬迁后生活变甜了

“以前一年到头去不了几次县城,现在每周都可以到住在县城的儿子家团聚。”自从搬到新高峰村,村民符秀美与家人的距离短了许多。

符秀美一家共有10口人,两个儿子成家后便在白沙县城定居,逢年过节才会回家。搬迁之前,符秀美家距离县城有60多公里的山路,崎岖难行,孩子们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如今,新高峰村与县城仅有3公里之隔,到县城只要10分钟,附近1公里范围内就有幼儿园、医院等设施,老人就医也方便很多。

“以前在国家公园核心区里,村子没法发展,也影响了国家公园的建设。搬出来以后,村民们的腰包鼓了,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付志明说,虽然已经“出山”,不少村民了解到保护国家公园的重要性,纷纷上山做起了护林员,通过巡山的方式杜绝偷猎现象发生,每个月也能增加几千元的收入。


新高峰村的水稻准备收割。符志明供图

村子的发展蒸蒸日上,符志明并没有因此满足:“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更多林下种植产业,充分利用起村里的土地,发挥更大效益,发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另外,我们也充分考虑到茶园采摘、绿色生态等特色发展旅游业,争取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言语之中,闪烁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