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软件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引用
CSDN
1.
https://m.blog.csdn.net/ThereIsNoCode/article/details/145828505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将多个处理对象连接成链,并沿着链条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这种模式实现了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解耦,广泛应用于多级审批、过滤系统、事件处理等场景。本文将通过C++实现请假审批系统,深入解析责任链模式的核心思想和应用场景。
引言:当审批流程遇上设计模式
在软件系统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一个请求需要经过多个处理节点的判断,每个节点都有权决定是否处理或传递请求。就像企业的请假审批流程,可能经历「主管→经理→总监」三级判断。如何优雅地实现这种传递机制?责任链模式给出了完美解决方案。
一、责任链模式核心思想
1.1 模式定义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通过将多个处理对象连接成链,并沿着链条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这种模式实现了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解耦。
1.2 模式结构
- Handler:定义处理请求的接口,维护后继者引用
- ConcreteHandler:具体处理者,实现处理逻辑
- Client:装配处理链,发起请求
二、C++实现请假审批系统
我们以三级审批流程为例,演示如何用C++实现责任链模式。
2.1 抽象处理者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emory>
// 请假请求结构体
struct LeaveRequest {
int employeeId;
std::string name;
int leaveDays;
};
// 抽象处理者
class Handler {
protected:
std::shared_ptr<Handler> nextHandler;
public:
virtual ~Handler() = default;
void setNext(std::shared_ptr<Handler> handler) {
nextHandler = handler;
}
virtual void handleRequest(const LeaveRequest& request) = 0;
};
2.2 具体处理者实现
// 主管审批(处理<=3天的请假)
class Supervisor : public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const LeaveRequest& request) override {
if (request.leaveDays <= 3) {
std::cout << "主管批准了" << request.name
<< "的" << request.leaveDays << "天请假
";
} else if (nextHandler) {
next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
}
}
};
// 部门经理审批(处理<=7天的请假)
class Manager : public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const LeaveRequest& request) override {
if (request.leaveDays <= 7) {
std::cout << "经理批准了" << request.name
<< "的" << request.leaveDays << "天请假
";
} else if (nextHandler) {
next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
}
}
};
// 总经理审批(处理>7天的请假)
class GeneralManager : public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const LeaveRequest& request) override {
if (request.leaveDays > 7) {
std::cout << "总经理批准了" << request.name
<< "的" << request.leaveDays << "天请假
";
} else if (nextHandler) {
next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
}
}
};
2.3 构建责任链
int main() {
// 创建处理者
auto supervisor = std::make_shared<Supervisor>();
auto manager = std::make_shared<Manager>();
auto generalManager = std::make_shared<GeneralManager>();
// 构建责任链
supervisor->setNext(manager);
manager->setNext(generalManager);
// 模拟请假请求
LeaveRequest requests[] = {
{101, "张三", 2},
{102, "李四", 5},
{103, "王五", 9}
};
// 处理所有请求
for (const auto& req : requests) {
std::cout << "\n处理" << req.name << "的请求:n";
supervisor->handleRequest(req);
}
return 0;
}
2.4 运行结果
处理张三的请求:
主管批准了张三的2天请假
处理李四的请求:
经理批准了李四的5天请假
处理王五的请求:
总经理批准了王五的9天请假
三、模式应用场景
- 多级过滤系统:如敏感词过滤、网络请求拦截
- 动态流程处理:可配置的审批流程
- 事件处理系统:GUI事件冒泡机制
- 中间件管道:Web服务器中间件处理
四、模式优缺点分析
✅优势:
- 请求与处理解耦
- 动态调整处理链顺序
- 符合开闭原则(新增处理者无需修改已有代码)
❌局限:
- 请求可能未被处理(需设置默认处理)
- 长链影响性能(可考虑设置最大传递次数)
五、扩展与变体
- 组合模式:处理链嵌套形成树形结构
- 拦截过滤器:处理完成后反向传递
- 异步责任链:非阻塞式处理(需考虑线程安全)
结语:链式思维的力量
责任链模式将离散的处理节点组织成灵活的执行链路,这种设计思想在C++标准库中也有体现(如异常处理栈)。掌握该模式的关键在于理解处理节点的独立性,以及如何构建高效的传递机制。当你的系统需要灵活多变的处理流程时,不妨考虑让责任链来大显身手!
本文原文来自CSDN,作者:ThereIsNoCode
热门推荐
鉴别小叶紫檀的5种方法,这5种你必须记住,决定你是否入坑
南方早春花坛花卉全攻略:30多种花卉推荐及观赏指南
报考健康管理师需要什么条件 必须参加培训吗
草果的功效与作用
MBTI性格测试:概念、应用、科学性争议与受欢迎的原因
卫生间毛巾架装多高?合理高度设计指南
AI大模型催生的新职业:提示词工程师是什么?
传统大漆工艺:八大绝技点亮华夏瑰宝
柯洁在围棋界什么水平?是不是第一人
如何在Ubuntu中下载文件?Ubuntu获取文件方法
工伤赔偿指南:证据材料、赔偿金归属及零工维权
大明王朝1566:绝顶高手是怎么布局破局的
眼镜片的厚度与度数的关系是如何
小学生怎样学习人工智能
内双眼睛如何通过化妆与护理展现独特魅力与风格
买公寓能否申请公积金贷款?如何申请公积金贷款?
住房公积金贷款有哪些最新规定
健身练背的动作有哪些?送你7个黄金动作,让你气质飙升
如何让自我介绍简洁明了
毛笔的种类有哪些呢?
工笔画用笔技巧:勾线笔与染色笔的使用方法
吕雉的政绩:执政之路与汉朝的发展
从凤雏的视角看刘备的仁义之辩
欧元汇率贬值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军队文职选岗必看!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服务器内存不够?添加Swap快速解决!省钱又好用
中奖1000万却领奖失败,除了彩票和身份证,还有一样东西记得带!
低血压饮食禁忌有哪些?
C语言控制台如何改变字体颜色、背景颜色、窗口大小和字体样式
消息队列(MQ)如何保证消息不丢失:可靠性消息传递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