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军力如此强胜,为何到了武则天时期,对外战争却是负多胜少?
唐朝军力如此强胜,为何到了武则天时期,对外战争却是负多胜少?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间选贤任能,鼓励农桑,改革吏治,在内政上展现了非凡才能,继承了贞观遗风,为之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相比在内政上的才能,武则天在军事上的成就就有些糟糕了。在她执政期间,对外战争频频失利,漠南漠北被后突厥占据,安北和安西也被迫放弃。
同时,北方突厥叛乱,东北营州的契丹崛起。在这一系列的战争中武则天胜少负多,损兵折将,万邦来朝的大唐几乎被外族压着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唐朝的军队可是扫平四海,镇压外邦,整体战绩是胜多负少,为唐朝打下了这一个盛世。那么,唐朝军力如此强胜,为何到了武则天时期,对外战争却是负多胜少?
军中无将
- 武则天为了顺利登基,杀死了不少军中将领
作为一介女子,武则天虽然贵为太后,把持朝政,但是想要登基称帝依然困难重重。有坚持男尊女卑的大儒,有不愿放弃权力的李唐宗亲,而军队之中,自然也有大量忠于李氏而非她武则天的将领。无论在任何时候,军队都是帝王最为依仗、也是最为忌惮的存在。为了顺利登上皇位,武则天必须得到军队的支持。因此,她只好杀死那些反对她的将领,换上拥护自己的将领。
- 武则天提拔亲信,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量提拔自己的亲信和党羽,这些人虽然在政治上忠诚,但在军事上却缺乏经验和能力。同时,她还推行了一系列不利于军队发展的政策,如削减军费、限制将领权力等,导致军队战斗力大幅下降。
财政危机
武则天在位期间,唐朝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维持庞大的官僚体系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她不得不大量征税,导致民不聊生。同时,她还推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政策,如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等,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危机。这使得军队缺乏必要的物资和补给,战斗力进一步下降。
政治斗争
武则天在位期间,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断打击反对派,导致朝中大臣人人自危。这种政治氛围使得许多有能力的将领不敢直言进谏,甚至为了避免牵连而选择明哲保身,导致军事决策失误频发。
结语
综上所述,武则天时期唐朝对外战争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政治斗争的影响,也有财政危机的制约,更有军事指挥上的失误。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导致了唐朝在对外战争中的失利。然而,武则天在内政上的成就也是不可否认的,她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武则天时期唐朝的军事失利归结为个人能力问题,而应该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理解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