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川崎病?症状、并发症及护理全解析
什么是川崎病?症状、并发症及护理全解析
川崎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中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感染和免疫因素有关。该病起病急骤,高热持续且抗生素治疗无效,常伴有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改变、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约20%-25%的患儿会发生冠状动脉损害,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疾病特征
川崎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病初期,患儿通常会出现持续高热,体温可达39℃及以上,且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热一般会持续5天以上。
在发热的同时或之后,还伴有一系列特征性表现:
- 双眼球结膜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
- 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样改变
- 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掌跖红斑,恢复期指端膜状脱皮
- 多形性皮疹,可呈红斑、斑丘疹等多种形态
- 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常为单侧,直径大于1.5厘米
严重并发症
川崎病若未经及时治疗,约20%-25%的患儿会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等。这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甚至猝死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和长期生活质量。
诊断与治疗
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需排除其他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如猩红热、麻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大剂量阿司匹林等,以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风险,改善患儿预后。对于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还需要长期随访和相应的药物治疗及心血管管理。
护理措施
发热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额头冷敷等。遵医嘱给予适量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发热消耗的水分,防止脱水。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轻轻擦拭患儿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沐浴露。对于皮疹部位,要防止患儿搔抓,可适当修剪指甲。若皮疹瘙痒,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痒药膏。恢复期指端膜状脱皮时,不要强行撕扯,让其自然脱落。口腔护理
因患儿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进食后应及时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对于较小不能配合漱口的患儿,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口唇干裂处可涂抹润唇膏,防止干裂加重。眼部护理
注意观察患儿眼部情况,双眼球结膜充血时,可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眼部分泌物,保持眼部清洁卫生。避免强光刺激患儿眼睛,室内光线宜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