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过程中开发商的六大违规行为及维权指南
买房过程中开发商的六大违规行为及维权指南
在购房过程中,购房者可能会遇到开发商的违规行为,如虚假宣传、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就进行预售、擅自变更规划设计等。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开发商的违规行为、欺诈赔偿以及借名买房权益保障等问题,帮助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开发商的违规行为
开发商存在多种违规行为:
其一,虚假宣传。比如夸大楼盘周边配套设施,如声称临近优质学校、大型商场等,但实际与宣传不符,误导消费者购买。
其二,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就进行预售。这种行为严重违反相关规定,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若开发商后续资金链断裂等,可能导致楼盘烂尾。
其三,擅自变更规划设计。未经业主同意,改变小区的建筑布局、绿化规划等,影响小区整体品质和业主居住体验。
其四,面积欺诈。交付房屋实际面积与合同约定差异过大,且未按规定处理,侵害消费者财产权益。
其五,质量问题严重。房屋存在重大质量隐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经多次维修仍无法解决,违反质量保证义务。
其六,拖延交房。无正当理由超过合同约定时间交房,使业主无法按时入住,打乱业主生活安排。
消费者遇到开发商上述违规行为,应及时收集证据,通过协商、向相关部门投诉或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开发商欺诈的赔偿方式
若遭遇买房时开发商欺诈,赔偿情况如下:
首先,若开发商存在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等欺诈情形,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购房者有权要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开发商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其次,若开发商交付房屋存在质量问题等欺诈行为,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承担修复责任;若因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购房者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
再者,若开发商存在虚假宣传等欺诈,如实际交付与宣传不符,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一般按照合同约定执行;若合同没有约定,购房者可根据实际损失要求赔偿,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
总之,购房者遭遇开发商欺诈,应及时收集证据,如购房合同、宣传资料、聊天记录等,通过协商、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要求开发商依法给予合理赔偿。
借名买房权益保障措施
借名买房存在诸多风险,为保障自身权益,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详细约定房屋实际出资人、购房款支付方式、房屋归属、借名原因等关键内容,防止日后产生争议无据可依。
其次,保留相关证据。保存好购房全过程的凭证,如购房款支付凭证,包括转账记录、收据等;还有购房合同、契税发票等文件,证明实际出资情况。
再者,实际控制房屋。占有并实际使用房屋,对房屋进行装修、入住等,形成实际控制房屋的事实,避免被借名人擅自处置房屋。
另外,及时办理过户。在满足过户条件时,尽快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将房屋登记在自己名下,从根本上保障权益。
最后,考虑公证。对借名买房协议进行公证,增强协议的证明力,提高其在法律纠纷中的认可度。但需注意,即便采取上述措施,借名买房仍有风险,操作前应充分了解法律规定和潜在风险。
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