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文化中国行丨当节气遇上典故:惊蛰祭雷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文化中国行丨当节气遇上典故:惊蛰祭雷神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news.sina.com.cn/zx/gj/2025-03-05/doc-inenqpam8995611.shtml

惊蛰,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是一个自然节气,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节日。从古至今,人们通过各种习俗和仪式,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命的敬畏。

今天(3月5日),我们迎来了惊蛰节气。“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描述的正是惊蛰时节。春雷乍起,桃花盛开,万物生机勃发,仲春时节由此开始。

惊蛰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春雷滚滚。惊蛰的“惊”字寓意惊醒,“蛰”字则为蛰伏。在讲述节气的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惊蛰的描写是:“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古人认为,是惊蛰时节的春雷,惊醒了那些蛰伏越冬的昆虫和小动物。

所以惊蛰的节气神是雷神,并流传“惊蛰祭雷神”这一典故。相传每年到了惊蛰这一天,雷神会敲响他的神锤,发出震天响声。用雷声唤醒冬眠的虫兽,让春回大地。当雷神敲响神锤时,邪恶与瘟疫会被雷声震得魂飞魄散,从而保护人间免受其害。

雷神地位崇高,在《山海经》中,雷神的形象被描述为“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这种形象是半人半兽形,象征着雷电的神秘与力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雷神的形象也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汉代王充《论衡》记载,雷神形如力士,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击打,发出隆隆雷声。

惊蛰气温回升快,但冷暖交替,容易生病。且冬眠中的蛇虫鼠蚁也开始苏醒,在家中爬行觅食。所以在古代,惊蛰这天,人们会手持熏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多种祭祀习俗,惊蛰祭雷神便是其中之一,人们制作雷神像,供奉香火,并举行舞龙舞狮的表演,祈求雷神保佑雨润万物,五谷丰登,身体康健,无病无灾。

北京昭显庙 俗称雷神庙 皇家祭祀雷神的处所

而惊蛰除了祭祀雷神,还流传许多习俗。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习俗。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

此外,惊蛰吃梨,寓意着远离疾病。俗话说:“冷惊蛰,暖春分”,二月仍处于乍寒乍暖之际,气候较为干燥,容易生病。而吃梨能清热润肺,缓解春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