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省委书记,为何成了省妇联主席?
团省委书记,为何成了省妇联主席?
近日,贵州省妇联发布消息,涂妍当选为省妇联第十二届主席。这一人事变动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涂妍的个人履历、工作经历以及相关背景信息出发,深入分析她从团省委书记到省妇联主席的职务变动背后的原因。
州委副书记是副厅级职务,是下任州长的有力竞争者,虽然省妇联主席的份量不如州长,但却是从副厅到正厅的跨越,是实实在在的提拔。
更何况涂妍还兼任着县委书记,这次调动看上去就像是县委书记直接成为省直机关一把手,不仅是提拔,而且力度还很大。
可是,涂书记并不是普通的州委副书记,虽然是副厅岗位,但她却拥有正厅级待遇,如此看来,她当选省妇联主席似乎就不算是提拔了,至少力度不大。
实际上,涂妍早在2015年就已是团省委书记,九年前是团省委书记,九年后却成了省妇联主席,这种调动怎么能算是提拔呢?
因为团委和妇联同属群团组织,属性一样,级别也相同,但团委有更多的附属性质,该系统的领导都相当年轻,换句话说,从大量的实际案例来分析,他们比妇联的领导更有前途。
请注意涂妍的年龄,她生于1975年1月,在正厅级群体仍然算年轻,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此时去妇联,似乎有些反常。
以往的一些案例中,比如2011年1月黑龙江省的张恩亮,时任团省委书记的他直接调任黑河市市长。
更近的例子是青海省的叶万彬,2021年4月,他从团省委书记任上调任果洛州州长。
尽管张恩亮、叶万彬属于少数,但与之相比,涂妍的情况依然让人疑惑,曾经风光无限的团省委书记,为何会成了省妇联主席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全方位的认识她。
令人遗憾的是,她的来历颇为神秘,和其他官员不同,网络上从未公开其详细履历。
先看个人信息。
公开资料显示,涂妍是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人,生于1975年1月,于1995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12月入党。
她参加工作的年龄是20岁半,既不像是中专毕业,也不像是本科毕业,推测其第一学历为大专。
目前能找到她的最早职务是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更名为贵州省财经大学)团委书记,该信息出现在贵州财经大学2008年5月的一则大事记上。
该校在1992年7月,由贵州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和贵州省财经学院合并,这一年应该也是涂妍考上大学的年份。
值得注意的是,涂妍入党时间很早,刚满十八岁就入党了,这说明她在学校的表现出色,并且是热衷公共事业的先进分子。
2012年7月,涂妍以校团委书记的身份,被提拔为团省委副书记,从正处升为副厅,从此正式走进公众视线。
校团委书记这个职务是很有内涵,他们通常都是留校的毕业生,且在母校工作的时间很长。
根据以上信息推测,涂妍的母校就是贵州财经大学,她于1995年7月毕业后留校工作,最晚在2008年5月成为校团委书记,后来又兼任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在涂妍任校团委书记的时间段,团委系统相当吃香,她能从非重点高校晋升团省委副书记,在当时看来并不稀奇,类似的案例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涂妍任副书记时,团省委书记是大名鼎鼎的马宁宇,为何称他为大名鼎鼎呢?
因为正职的马宁宇,比副职的涂妍更年轻,他在2011年6月被提拔为团省委书记,年仅34岁,被媒体报道为当时最年轻的省级团委书记。
2014年5月,马宁宇调任省经信委常务副主任,至此涂妍开始主持团省委日常工作,直到2015年2月正式以一把手身份亮相(任命时间或许更早),当时她的年龄正好是40岁,作为女性领导,那是名副其实的年轻有为。
值得一提的是,马宁宇已在2024年8月落马,时任贵阳市市长,他于2021年10月任该职,彼时被媒体称为最年轻的省会城市市长。
与老领导相比,涂妍的进步幅度确实不大。
两人的经历有很大的不同,马宁宇的基层经验很丰富,在进入团省委前,他已经当了3年区委书记。
随着选人用人导向的变化,基层经历越来越被组织部门看重,而毕业就在高校工作,后来又直接进入团省委的涂妍,她从未在地级市以下的基层工作过。
如果要走上更高的领导岗位,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的工作经历是不可或缺的。
没有怎么办?
补。
2021年3月,担任团省委书记已满六年的涂妍,被外调到黔西南州任州委副书记,正厅级待遇得以保留。
三个月后,也就是2021年6月,她开始兼任贞丰县委书记,此番调动,积攒资历的意图十分明显。
相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黑龙江团省委原书记的苑芳江,他履新的时间和涂妍在同一年,新职务是鸡西市委副书记、鸡东县委书记,同样是高校出身的领导,同样也被保留了正厅级别。
不难看出,团委领导的提拔晋升呈现出降速趋势,补基层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团省委书记调任市委副书记兼县委书记,已然成了规定动作。
除非本身就是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否则这一道关卡是免不了的。
文章写到这里,涂妍的个人履历也就付出水面了,整理如下——
1995年7月—2008年5月 贵州财经大学留校工作
2008年5月—2012年7月 贵州财经大学团委书记
2012年7月—2015年2月 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
2015年2月—2021年3月 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
2021年3月—2024年9月 黔西南州委副书记(保留正厅长级)、贞丰县委书记
2024年9月— 省妇联主席
从1995年7月到2008年5月,十三年间她由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晋升为正处级的校团委书记,跻身学校中层管理岗位,足可以证明她在高校的工作如鱼得水,其成绩得到了校领导的普遍认可。
那么,原本前程似锦的团省委书记,为什么今天会成为省妇联出席呢?
原因之一,在团省委的时间太长。
2015年2月到2021年3月,她在团省委书记的岗位上足足待了六年,如果从2014年5月主持工作开始算起,实际时间就更长了。
这个岗位本来就是跳板,或者说是过渡,前面提到的张恩亮,他在该岗位工作的时间是两年半,叶万彬也是两年半,马宁宇是三年。
和他们相比,涂妍可谓是超长待机,但是,在过渡的岗位上待的太久无异于浪费时间。
毋庸讳言,团委系统的领导岗位更多的是解决待遇,却很难做出亮眼成绩。
比如,一个是团省委书记,一个是地级市市长,两人都是正厅级,谁更容易出政绩,更被领导重视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在察觉到高层的用人导向发生变化后,如果组织没有安排,那就应该及时主动的前往基层,而不是独自等待。
同一岗位任职太久是职场大忌,除非无心进步、只图安逸。
原因之二,在基层遇突发情况。
兼任县委书记以后,涂十分努力,与“老东家”贵州财经大学积极互动,以校企合作的模式推动地方发展。
另外,作为高配正厅的县委书记,与同地区其他县委书记竞争中可谓占尽先机。
然而,看似形势一片大好,却令人意外的出现了突发情况。
2022年2月25月,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三河顺勋煤矿发生一起重大顶板事故,造成1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288.47万元。
同年8月,调查报告公布,认定系责任事故,包括黔西南州委副书记、贞丰县委书记(保留正厅长级)涂妍,贞丰县县长刘曜熙在内的39人被建议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具体处分情况是县长被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大过,涂妍为诫勉谈话。
虽然她受到的处分较轻,但因为事故重大,其前途必然受到负面影响。
突发事件是责任事故,但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说的直接一点,谁碰到就是谁的责任,没发生就万事大吉。
值得一提的是,这名县长生于1986年8月,于2021年5月被提拔为县长,相当年轻,在此之前他是另一个县的常务副县长,对贞丰县的情况并不了解。
而涂妍到任的时间是2021年6月,到事故发生时,这两位党政一把手实际任职时间只有半年多,都还是初来乍到。
原因之三,个人追求不同。
在判断一位官员是否成功时,我们在意的总是他的级别、职务、权力等等,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个人追求不同,走的道路也不同。
40岁就已是正厅级实职的涂妍,她难道不是成功者吗?
肯定是的,她比绝大多数人都成功,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每个人擅长的领域是不同的,有些人当镇长时,各方面都很好,当县长时也很出色,可当上市长后,反而不行了。
并不是他的能力变差了,心态变坏了,根本原因是他只适合做镇长、县长,不适合做市长。
体制内的选拔,可以简单理解选出能当镇长、县长、市长、省长等的全能型领导,这样的人肯定极少,大多数人能胜任两个位置就已经很不错了。
比如,在省直单位如鱼得水,在基层却捉襟见肘,这类情况实在太常见了,因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如今涂书记进入了妇联工作,组织上这样任命,说明她很适合在该领域大展拳脚,一定能打开新局面,取得新突破。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同样曾是贵州团省委书记的廖飞。
2002年12月,他被提拔为团省委书记,当时他才32岁,比后来全国最年轻的马宁宇还要年轻。
如今20多年过去,在历经州委副书记、州长、厅长等职务后,廖飞于2023年7月被任命为贵州科学院院长。
团省委书记,20年后为何成了院长?
我想答案是和成为妇联主席一致的,类似的案例多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