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惊蛰是什么意思 春雷唤醒冬眠生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惊蛰是什么意思 春雷唤醒冬眠生灵

引用
中华网
1.
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305/48042491.html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到来。这个时节意味着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冬眠的动物被惊醒。"蛰"是藏的意思,表示冬天隐藏在地下的生物开始苏醒。

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气温逐渐回升,春雷萌动,昆虫结束冬眠,开始活动。《夏小正》记载:"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复苏,桃花绽放,黄鹂鸣叫,燕子归来,这些都是春天的象征。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写道:"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这描述了进入仲春后,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景象。此时各地天气转暖,雨水增多,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

惊蛰与农历没有必然联系,每年3月4日至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这一时节常有谚语预测天气变化,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冷惊蛰,暖春分"等。现代气象科学解释说,惊蛰前后偶有雷声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和活动频繁所致。

古时惊蛰被称为"启蛰",《夏小正》中提到"正月启蛰"。汉景帝时期,为了避讳而改为"惊"。唐代以后,"启蛰"的名称重新使用,但大衍历再次采用"惊蛰"并沿用至今。日本在贞享改历后也开始使用"启蛰"。

惊蛰期间,南方暖湿气团活跃,气温明显回升,农业生产进入关键时期。民间习俗中,人们会进行各种除虫仪式,如客家地区的"炒虫"活动,以达到驱虫的目的。

惊蛰对农忙有着重要意义,被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中有"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的描述。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华北地区的小麦开始返青生长,江南地区小麦拔节,油菜见花,需要适时追肥和灌溉。华南地区则需抓紧早稻播种,并做好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开始萌动,果树也需要施好花前肥。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新闻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