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金,激活云南绿色发展新动能
变“废”为金,激活云南绿色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云南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探索,不仅有效解决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还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碧水青山 陈洪摄
在曲靖经开区,“退休”的动力电池经过数道工序处理,再次在储能充电领域“发光发热”;洱海边,城市餐厨废弃物经处理后摇身一变,成为种植蔬菜水果的“营养剂”。近年来,云南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不断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探索新型回收利用模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资源再生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形成了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典型,成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成为摆在各地面前的重要课题。云南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正积极探索以变“废”为金的方式,激活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既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能培育新质生产力,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义之大,不言而喻。
事实上,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对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如加大对相关企业的税收优惠、支持技术研发和创新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目前,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超过3.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将大有作为。
《云南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要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大力推进能源、产业、运输、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把云南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云南贡献。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云南省循环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资源回收利用的成本较高,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回收利用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等。面对这些挑战,变“废”为金,激活云南绿色发展新动能,还需打好“组合拳”,久久为功。
一方面,要加强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建设。云南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覆盖全省的废弃物回收站点,提高回收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居民和企业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认识和参与度。例如,昆明市在部分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废弃物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云南可以依托自身的科研力量和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针对不同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研究。同时,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废弃物再利用的水平和质量。比如,某环保科技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技术,将废旧轮胎转化为橡胶颗粒,广泛应用于体育场地和建筑材料等领域,值得借鉴。
此外,云南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特色产业,推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例如,云南是茶叶大省,每年产生大量的茶叶废弃物。可以通过研发新技术,将茶叶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生物质燃料等产品,实现变“废”为金。同时,云南的旅游业也十分发达,可以利用旅游景区产生的废弃物,制作成特色纪念品,既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又增加旅游收入。
至于在政策落实方面,云南要强化政策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真正落地见效。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的监管,督促其依法依规经营。同时,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强大合力。还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和公众充分了解政策内容和要求,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参与度。
总之,变“废”为金,激活云南绿色发展新动能,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通过以上这些举措,云南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让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全国提供更多的有益经验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