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碰我!—有一种痛叫“甲下血管球瘤”
别碰我!—有一种痛叫“甲下血管球瘤”
甲下血管球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手指和脚趾的指甲下。这种疾病虽然罕见,但症状却非常典型,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病例,详细介绍了甲下血管球瘤的症状、诊断和治疗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近日,一位40岁的女性患者因右手示指甲根处疼痛来到医院就诊。患者表示,这种疼痛已经持续了一年,且在触碰、遇冷或情绪激动时会加剧,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和诊断,最终确诊为甲下血管球瘤。
什么是甲下血管球瘤?
血管球是位于真皮层内的正常组织结构,具有调节体温和血流量的功能。小动脉在形成毛细血管之前,分支进入血管球,直接与其中的小静脉相连接,血管球内可见大量微小血管腔及胞核圆球形的血管球细胞,整个血管球由一种含有大量无髓神经纤维以及交感神经的胶原网包绕。这也是患者患病后异常疼痛的原因所在。
血管球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可生长在四肢、头颈、躯干、内脏等部位,其中以四肢末端发病率最高。甲下血管球瘤常有阵发性疼痛、触痛、冷敏感等临床症状,临床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诊断,但部分患者病灶小、不易发现,易误诊。血管球瘤一般多单发,多发者罕见,发生于甲下的血管球瘤以女性多见。临床上单发的血管球瘤,瘤体较小,其直径一般在1cm以内,而身体其它部位(除了甲下)的血管球瘤,其瘤体直径会更大。
甲下血管球瘤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一般无明显外伤史,早期出现患指(趾)隐痛,穿衣、持物等均能引起疼痛,晚期逐渐加重呈敏锐的局部针刺样疼痛。
其特点是:不碰不痛,遇冷热及按压刺激后疼痛明显,手指及足趾下垂时疼痛加重,吃酸物及情绪激动时疼痛加重,夜间疼痛加重,女性病人经期疼痛剧烈。还会出现肢体出汗发凉和手部僵硬的情况。
如果手指、脚趾持续莫名剧烈疼痛,教你自我诊断三联征:
1、间歇性剧痛、难以忍受的触痛。
2、疼痛有冷敏感性,遇到冷刺激时疼痛加重。
3、指端甲下血管球瘤可通过指甲看到蓝紫色、紫色、淡红色等颜色,部分患者指甲可因肿瘤的压迫而发生甲板畸形。
甲下血管球瘤如何诊断及治疗?
这位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B超示:右手示指甲下低回声(血管球瘤不除外)
一经确诊,医生尽早为患者安排了手术治疗。入院后的第二天这位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了拔甲术+血管球瘤切除术+甲床清创术。手术简要经过: 麻醉成功后,摆患者为仰卧位。术野消毒。铺无菌单,首先指根束橡皮条止血带,钝性分离甲板后拔除,见甲床局部隆起,有色斑,于表面纵形切开,显露肿物,沿肿物边缘分离,完整切除,冲洗创面,以4-0快乔线缝合甲床,甲板回置缝合固定,无菌敷料包扎,松止血带,术毕。
术后三天患者伤口换药后准予出院,嘱:1.注意休息,加强饮食营养,加强护理,避免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2.可继续口服对症药物治疗。3.定期复查,术后3周复查,具体拆线时间及拆除外固定时间按复查情况而定。4、继续伤口换药3-5天一次,患肢避免负重,避免过度活动。若出现病情变化,来院就诊。
看似小的病痛,却让这位女士痛不欲生,手足外科的医师们为患者解决了大问题,为医师们精湛的医疗技术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