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心脏病怎样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心脏病怎样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了影响关节外,还可能对心脏造成损害。本文将详细介绍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心脏病的多种病理改变及其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心脏病可能因心肌受累、心瓣膜炎、心包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病理改变所致,治疗需综合考虑。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症状,重症时可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控制病情。患者应定期监测心脏功能,避免心脏负担过重。
心肌受累
心肌受累是指类风湿因子、免疫复合物等致心肌损伤因子导致心肌细胞受损,进而影响心脏功能。这会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严重时可引起心力衰竭。抗心肌抗体检测可以用于诊断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心肌炎,从而判断是否为心肌受累。
心瓣膜炎
当类风湿关节炎侵犯心脏时,炎症可能会累及心脏瓣膜,导致瓣膜发炎和损害。这会引起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的无创检查手段,能够直观地显示心脏结构和瓣膜功能异常,有助于诊断心瓣膜炎。
心包炎
心包炎是由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免疫反应所导致的心包组织炎症,此时由于炎症刺激,患者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的症状。针对心包炎的治疗通常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药物以减轻炎症,必要时也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因为长期的心肌受累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壁增厚、心腔缩小,使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心排出量减少,引起肺循环淤血,久之则发生肺气肿,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等可用于缓解水肿,改善液体潴留,但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能由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心脏受累所致,如心肌炎、心包炎等,这些病变可能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普罗帕酮、氟卡尼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病情。
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血管评估,包括血压监测、血脂水平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血管问题。饮食方面,患者应注意低盐饮食,避免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以免增加心脏负荷。
本文原文来自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