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一首《寻隐者不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贾岛一首《寻隐者不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贾岛高超的炼字功夫,更体现了他在谋篇布局上的独到匠心。
贾岛,字阆仙,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曾落发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但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因此人称贾长江。
贾岛的诗歌创作以描写荒凉枯寂之境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寒苦之辞。他的五言律诗尤为出色,注重词句的锤炼,追求精工细作,被后世称为“诗奴”。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下面让我们重温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大意是:那日,诗人前往山中寻访一位隐士。在苍松之下,他向一位年少的童子询问隐者的行踪。童子回答说,师傅已经上山采药去了,目前就在山中某处,但由于山中云雾缭绕,具体位置难以确定。
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所作。当时,他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结果未能见到,有感而发,即兴创作了这首诗。至于这位隐者究竟是谁,目前尚无定论,有人推测可能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由于缺乏具体的书面资料,这首诗的确切创作时间也难以考证。
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将寻访不遇时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仔细品味,可以发现诗中还运用了比喻手法:以白云比喻隐者的高洁,以苍松象征隐者的风骨。最终写到寻访不遇,更加衬托出诗人对隐者的钦佩仰慕之情。
全诗注重遣词造句,语言通俗清丽,言简意赅,情感真挚,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充分体现了“诗奴”贾岛的炼字功夫。
再进一步来看,贾岛以“推敲”两字闻名,一般认为他主要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实际上,他的“推敲”不仅体现在锤字炼句上,在谋篇布局和构思方面同样煞费苦心。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全诗仅二十字,但贾岛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通过一问一答,使诗歌具有了环境、人物和情节,结构起伏有致,内容丰富,令人遐想,回味无穷。尤其是“云深不知处”一句,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