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详解宋徽宗建盏“七汤点茶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详解宋徽宗建盏“七汤点茶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uanfujianzhan.com/8784.html

宋代点茶法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宋徽宗的“七汤点茶法”更是点茶技艺的巅峰之作。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古老茶艺的精髓,带您领略宋代文人雅士的茶道风韵。

蔡襄的《茶录》详细说明了点茶的程序;但点茶名称出现了不同称谓,今人须厘清所谓“点茶”、“试茶”、“斗试”、“烹点”等,指的都是点茶活动。那么,宋代点茶活动应具备那些程序才是完整的?蔡襄的《茶录》和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对点茶过程都有翔实的叙述。

宋代点茶器

宋代点茶活动需要一套完整的茶具,包括茶碾、水注、建盏等。以下是典型的宋代点茶器配置:

  • 宋代定窑茶碾
  • 湖田窑影青水注
  • 建窑黑釉建盏
  • 明代龙泉窑茶罐
  • 现代竹茶勺
  • 竹筅

七汤点茶法详解

第一汤

是调膏后的第一次注汤,先注汤,再持筅击拂。注汤时“环注盏畔,劫不欲猛”,让沸水沿茶盏内壁四周而下,顺势将调膏时溅附盏壁的茶末冲入盏底。

(注:调膏,即将茶粉调成膏状)

持筅的一手以腕绕茶盏中心转动击打,点击不宜过重,否则茶汤易溅出盏外。此时击起粗大气泡,稍纵即逝。由于内含物溶出不多,“茶力未发”。因此用水不宜过多,击打不必过于用力,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汤

注汤落水在茶汤面上,汤水急注急停,不得滴沥淋漓,以免破坏已产生的汤花。此时竹筅击拂用劲,持续不懈,汤花渐换色泽(因汤花不多,可见竹筅击起的茶汤色泽)。

第三汤

注水方法同上。击拂稍轻而匀,汤花渐细,密布汤起,缓缓涌起,但随注水,汤花破灭下降,或“破面”见茶汤,此时仍需用力击打,以保持汤花满面完整。

第四汤

注水要少,竹筅主动幅度较大,速度减慢,汤花开始云雾般升起,随着击打,汤花涌向盏缘。


台湾茶人池宗宪示范宋代点茶(熁盏)

第五汤

注汤可适当多些,击拂无所不至。若因注汤而使汤花未能泛起,则需加重点击,至汤花细密,如凝冰雪。

第六汤

点于汤花过于凝聚的地方,运筅缓慢,可清拂汤面,轻过六次点击,注水已达六分至八分,在不断击打中汤花盈盏欲溢。

第七汤

视茶汤浓度而定,可点可不点,注汤量以不超过盏缘折线为度。


台湾茶人池宗宪示范宋代点茶(点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