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初瓦屑坝移民——江淮人血脉源头之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初瓦屑坝移民——江淮人血脉源头之一

引用
百度
1.
https://tieba.baidu.com/p/1066713669?referer=tieba.baidu.com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明朝建立后,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朱元璋实施了大规模的移民政策。其中,江西饶州瓦屑坝成为江南最大的移民集散地,数百万移民从这里迁往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苏等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江西填湖广"移民潮。

元朝于1367年灭亡,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接手过来的是一个经济全面崩溃的烂摊子,到处是战乱给社会带来的哀鸿遍野、饿殍遍地、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和社会动荡不安的凄凉景象。

如何巩固取得的政权和经济基础,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及安定社会,成了明初的当务之急。朱元璋自叹:“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洪武三年,时任郑州知府的苏琦给朱元璋奏言“时宜三事”,其三为垦田以实中原,指出:“自辛卯河南兵起,天下骚然,兼之元政衰微,将帅凌暴,十年间,耕桑之地变为草莽。方今命将出师廓清天下,若不设法耕种,以实中原,悲日久国用虚竭。为今之计,莫若计复业之民垦田外,其余荒芜土田,宜责之守令召诱移未入籍之民。”朱元璋采纳了此建议,因而拉开了明初大移民的序幕,山西洪洞大槐树和江西饶州瓦屑坝也就成为 了官府指定的移民集结地

江南最大移民集散地

明初大移民声势浩大,地域广阔。北方主要是从山西移民到河北、山东、北京等地,从洪武年间到永乐十五年的近50年中,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达数十万人。南方主要定向“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即从江西移民到湖北及江淮地区。仅洪武年间的三十年中,江西移民到湖北、安微、湖南和江苏者竟达二百一十余万。这二百一十余万人中,有近百万人是饶州人,从江西迁出的极大多数移民,是从饶州瓦屑坝迁出的(部分移民从南昌瓦子角迁出),瓦屑坝也就成为江南最大移民聚散地。

瓦屑坝移民史实录

明初移民时,官府在瓦屑坝设局驻员。饶州府各县移民沿乐安河、饶河到达鄱阳瓦屑坝集中,然后发放“川资”,编排船只,乘船驶出鄱阳湖到达湖口。移民们顺长江而下,到达安徽各府县;逆长江而上,到达湖北各府县。

根据《明史》、《明太祖实录》以及大量家谱记载和史学家的考证,洪武年间,江西向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苏共移民达二百一十万人。

洪武七年,迁江西饶州移民14万人到凤阳;

洪武九年,迁江西饶州、九江移民5000人到凤阳西南;

洪武廿一年,迁江西饶州移民30万人到湖北黄州,迁江西饶州、广信、九江移民12.2万人到武汉, 迁9.1万人到安陆,迁10.7万人到汉阳等地,迁16万人到荆州,迁1万人到襄阳;

洪武廿二年,迁饶州、九江移民27万人到安庆,其中20万人来自瓦屑坝,迁饶州、九江移民6.5万人到池州,迁饶州移民6.4万人到合肥;

洪武廿五年,迁饶州、徽州移民23万人到扬州各府县及淮安府各县;

洪武卅年,迁江西移民65.6万人分别到长沙府常德等十县和岳州府、宝庆府、郴州、零陵、衡阳、靖县、辰州等地。

根据笔者已收集到的家谱资料不完全统计,明初瓦屑坝移民在皖、鄂、苏、湖地区的主要分布为:在安徽的有凤阳、合肥、肥东、肥西、长丰、桐城、潜山、宿松、太湖 、安庆、怀宁、枞阳、池州、贵池、青阳、六安、寿县等地;

在湖北的有武汉、黄州、英山、安陆、荆州、襄阳、监利、麻城、襄樊等地;

在湖南的有长沙、岳州、衡阳、邵阳 、宝庆、零陵、郴州、常德、靖县、辰州等地;

在江苏的有扬州、淮安等地。

瓦屑坝移民的分布

元末南方红巾军起义地区主要在江淮一带,后十多年间,各地农民军转战于安徽、江苏、湖北、湖南等地区,从而这些地区与中原地区一样,土地多荒芜,千里无人烟,明初首选往以上地区移民。在明初移民中,迁徙到凤阳及周边地区的人数最多,ZF又最为重视。

根据笔者已收集到的家谱资料不完全统计,明初瓦屑坝移民在皖、鄂、苏、湖地区的主要分布为:在安徽的有凤阳、合肥、肥东、肥西、长丰、桐城、潜山、宿松、太湖 、安庆、怀宁、枞阳、池州、贵池、青阳、六安、寿县等地;

在湖北的有武汉、黄州、英山、安陆、荆州、襄阳、监利、麻城、襄樊等地;

在湖南的有长沙、岳州、衡阳、邵阳 、宝庆、零陵、郴州、常德、靖县、辰州等地;

在江苏的有扬州、淮安等地。

从家谱中看瓦屑坝移民的流向默认分类(转载)

明初大移民声势浩大,地域广阔。北方主要从山西移民到河北、山东、燕京等地。南方主要定向“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即从江西移民到湖广地区。据《中国移民史》统计,在洪武年间的三十年中,江西移民人数达二百一十余万人。

明初移民时,江西移民到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者二百一十余万人。在这二百一十余万人中,有近百万人是饶州人。从江西迁出的极大多数移民,是从饶州鄱阳瓦屑坝迁出的,瓦屑坝是江南第一移民集散地。

明初移民时,官府在瓦屑坝设局驻员。饶州府各县移民沿乐安河、昌江到达鄱阳瓦屑坝集中,然后登记造册,发放“川资”,编排船只,乘船驶出鄱阳湖到达湖口。移民们顺长江而下,到达安徽各府县,逆长江而上,到达湖北、湖南各府县。

在这声势浩大的移民中,移民的具体流向,史书未作详情记载,地方志中也只有片言只语,以至数百年来,移民后裔无法准确地说出及找到自己的“根”在何处。

我们研究民族历史文化时,主要依据民族文化的三大支柱:国史、地方志、家谱。一个朝代的大移民,史官本应有详细的记载,而明初大移民声势大,范围广,且记载甚少,这自然有其当时的诸多原因。(这个课题,本文暂不研究)历史总不会被忘记,庆幸的是三大支柱之一,家谱中记录着明初大移民的历史,记录着饶州瓦屑坝是明初大移民的移民的根。

顶!

请问江苏淮安洪泽岔河西陈村的纪姓是'苏州阊门'移民,还是山西洪洞大槐树,或是江西挖西吧,也或许是本地的呢.

根据本人考证,舒城县的明初移民多来自婺源

移民是真的,但原土著绝对还有相当数量,至少是1:1,或者在大多数地区还是超过移入 的江西人

当年江西抚州人听说南昌,上饶人跑去安徽种地,导致抚州人登船顺抚河下鄱阳湖再沿江去安徽,去了很多,导致抚州本地无法耕种,影响政府财政,最后政府出面禁止再移民去安徽。看来还是很多的。

我们河南南部信阳地区人,也都是江西瓦屑坝来的。不信去看缘在商城论坛。我们家谱上都有瓦屑坝,老人说是瓦西坝。

合肥肥西 口口相传来自江西瓦家坝

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有个瓦西(屑)坝的地方,4平方公里之地,钱张唐言宋徐各姓都有,祖谱简,索辈及曾爷即止,语言杂。

本人姓程,先祖明洪武四年由徽州婺源迁至舒城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