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微信群中遭到污蔑、造谣如何维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微信群中遭到污蔑、造谣如何维权?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7475984519/1bd9a7887001015xp6

近年来,随着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这些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而,也有人通过网络发布不当言论,肆意辱骂或诽谤他人。微信等社交软件虽为网络虚拟空间,但也不是法外之地,公民同样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微信群、朋友圈等公共平台损毁他人名誉,构成网络名誉侵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一:

2022年3月,原告李某与被告兰某离婚后因彩礼退还问题产生纠纷,李某便通过微信给亲朋好友发短信、在兰某居住附近发放宣传单及抖音发布视频等方式进行恶意诋毁,对兰某及其家人生活上的困扰。2023年5月,李某因婚约财产纠纷将兰某起诉至该院,开庭审理中兰某当庭反诉李某侵害兰某及其家人名誉,要求李某赔偿精神损失,并公开对兰某及其家人赔礼道歉。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两案相互关联,合并审理更有利于一次性解决纠纷,于是通过“背对背”调解分开双方当事人各自做思想工作,对双方当事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成功做通了双方当事人的工作,确定了矛盾化解方案。在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中,兰某退还部分彩礼;在名誉权纠纷案件中,李某所发的文字具有明显的人格贬损内容,侵犯了兰某及其家人的名誉权,李某应就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故令李某删除抖音账号发布的相关内容,并在其抖音账号发布关于此事的致歉视频,恢复兰某及其家人名誉。

案例二:

某公司在某小区开有一家美容店,黄某系该公司股东兼任美容师,邵某系该小区业主,邵某因美容服务问题在美容店内与黄某发生口角。邵某利用其小区业主微信群群主的身份,在双方发生纠纷后多次在业主微信群中散布谣言,对某公司、黄某进行造谣、诽谤、污蔑、谩骂,并将黄某从业主群中移出,某公司因邵某的行为生意严重受损。为此,某公司、黄某向法院起诉请求邵某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同时要求赔偿损失及精神抚慰金共计3万元。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本案中,邵某在与黄某发生纠纷后,在双方共同居住的小区业主微信群中针对某公司、黄某发表言论并使用黄某照片作为配图,其对某公司、黄某使用了贬损性言辞,但其未提交证据证明其所发表涉案言论的客观真实性,造成不当言论的传播,邵某在主观上具有过错。网络信息传播迅速,从微信群中其他用户反映情况看,涉案言论确易引发对某公司经营的美容店的猜测和误解,导致对某公司、黄某的负面认识,造成原告社会评价降低,故邵某的行为侵犯了某公司和黄某的名誉权,邵某应当就此承担民事侵权责任。一审法院酌情支持了黄某要求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以及某公司要求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的主张。邵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八条规定 认定行为人承担侵害除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外的人格权的民事责任,应当考虑行为人和受害人的职业、影响范围、过错程度,以及行为的目的、方式、后果等因素。

第一千零一十九条第二款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微信群中遭到污蔑、造谣如何维权?

一、‌收集证据

截屏或录屏:‌及时保存与污蔑、‌造谣行为相关的聊天记录、‌截图或录屏,‌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获取其他证据:‌如果可能,‌尝试获取其他群成员的证词或相关证据,‌以加强自己的证据链。‌

二、‌向微信平台投诉

使用举报功能:‌通过微信客户端的“投诉”功能,‌向微信官方投诉该微信群及群内成员的侵权行为。‌微信平台会根据相关规定对投诉内容进行审核和处理。‌

三、‌向公安机关报案

准备报案材料:‌将收集到的证据整理成书面材料,‌并详细描述侵权行为的情况。‌

前往公安机关报案:‌携带报案材料前往所在辖区的公安机关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四、‌提起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在决定提起民事诉讼前,‌建议先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了解诉讼风险和可能的结果。‌

撰写起诉状:‌在律师的协助下,‌撰写起诉状,‌详细说明起诉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准备好起诉状和证据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