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西北地区
中国地理: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地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丰富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本文将从位置与范围、地形与气候、自然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交通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发展现状。
一、位置与范围
西北地区位于中国内陆,主要由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组成。其地理位置大致在北纬35°至50°,东经80°至120°之间。该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仅占全国的4%,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3/4,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等。
二、地形与气候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其中内蒙古高原位于东部,西部则呈现“三山夹两盆”的地貌特征。主要山脉包括东西走向的天山(主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阴山(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盆地有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和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此外,还有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宁夏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形单元。
新疆地貌特征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天山山脉横亘在新疆中部,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通常把天山北面称北疆,天山南面称南疆。
气候特征
西北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征包括:
- 成因:深居内陆,且有山脉阻挡,导致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东西跨经度广,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 特征:冬冷夏热,年、日温差较大,日照强,多风沙,降水少(有时有暴风雪天气)。
- 降水分布: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
三、自然资源
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石油、煤炭、稀土的储量很大,开发前景广阔。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陆地上超大型的油田(建设中),内蒙古和新疆都煤炭资源丰富,内蒙古正在建设为我国又一个煤炭工业基地。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稀土矿的探明储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包头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和稀土冶炼基地。克拉玛依和玉门油田在全国石油的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河西走廓的金昌,是中国有名的“镍都”。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神府、东胜、古嘴山是著名大煤矿。阿勒泰的黄金、和田的宝石也是驰誉海内外的矿产资源。
四、农业发展
西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天然草场分布地区,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的天然草场,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地方已成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同时,该地区还发展了灌溉农业,在有河流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平原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如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塞上江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的高山山麓等地区,有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成为西北地区的粮棉瓜果之乡。(“坎儿井”)。
新疆的长绒棉驰名中外,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省区。
五、交通建设
西北地区的主要铁路线包括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哈密至喀什)、包兰铁路等,都是沿着有水草的绿洲和黄河谷地延伸的。兰新铁路北段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轨。南疆铁路吐鲁番喀什南疆铁路(哈密——喀什):对发展南疆经济和开发资源起到重要作用(对石油和棉花生产有利)。民航事业发展迅速,乌鲁木齐、喀什、伊宁、海拉尔都建有航空港。
六、生态环境保护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沙漠化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由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