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安全专项测评规程详解:电安全与火灾安全双维度保障
新能源汽车安全专项测评规程详解:电安全与火灾安全双维度保障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中国汽研联合权威机构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新质测评规程》从电安全和火灾安全两大维度出发,通过多项专业测试,为消费者提供权威的选车购车依据。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一重要测评规程。
新能源汽车安全新质测评规程架构
电安全
新能源汽车的电气化带来了电压平台的提升和电子电气系统的复杂化,这些新技术应用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规程从实际用车风险场景出发,经过大量试验数据积累分析,形成了《电动汽车电安全测试评价规程》。
电气失效
新能源汽车的电子电气系统高度集成,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影响车辆运行安全和人员安全。特别是动力系统,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动力失控等严重事故。电气失效测试从实际事故场景出发,开发针对性的测试评价方案,包括低压电气失效测试和动力系统功能安全测试。
高压安全
随着800V高压平台的推广应用,高压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涉及人体触电、器件失效、电池失控等多个方面。规程的高压安全测试不仅覆盖充电安全、放电安全,还包含对高压纹波的安全评估,全方位评价车辆的高压安全防护水平。
涉水防水
在暴雨频发的季节,新能源汽车的防水性能尤为重要。规程设计了整车涉水测试、喷淋防护测试和整车泡水测试三个维度的测评方案。整车涉水测试主要用于验证车辆经历刮底、托底后整车的防水能力及是否影响正常行驶。
误用滥用
新能源汽车功能丰富,但也容易因不恰当操作导致事故发生。规程设计了常见的误用工况测试,包括行驶过程中同时踩加速和制动踏板、行驶过程中按启停键、行驶过程中误换档等。此外,整车刮底测试主要包含前刮和后刮两项,考察智能新能源汽车在面对底部剐蹭下的防护能力。
火灾安全
相比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火势发展迅速,存在“突然死亡”的突发起火情况,容易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规程从实际电动汽车火灾事故场景构建出发,模拟停车场、隧道等不同场景及使用条件,经过大量试验数据积累分析,形成了《中国汽车消防安全评价规程》。
采用《GB 38031-2020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动力电池热失控触发方法,从驾乘人员、车辆、环境三个方面设置了六个评价维度,包括热流密度、烟气危害、爆炸危害、明火危害、车辆应急处置以及关键部件阻燃能力,多角度、全方位评估整车热失控灾害。
车舱内外传感器及摄像头布置
多场景电动汽车整车燃烧实验
结语
《新能源汽车安全新质测评规程》作为新能源汽车安全的专项测评方法,重点关注了新能源汽车电气化带来的专项安全问题,基于实际新能源汽车市场易发的火灾、失控、泡水等热点问题,以实际事故调查数据为根据,测评结果不仅可作为消费者选车购车的依据,也能够成为新能源汽车开发设计过程中的安全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