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驱魔”到说唱曲艺:日本漫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驱魔”到说唱曲艺:日本漫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laqxx.cn/cong-qu-mo-dao-shuo-chang-qu-yi-guan-yu-ri-ben-man-cai-de-wen-hua-tan-suo-wan-sui-biao-yan-qu-yi-can-jun-za-ju

随着脱口秀在中国的流行,日本的漫才艺术也逐渐被中国观众所熟知。从平安时代的万岁歌舞到现代的漫才表演,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还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历史、艺术形式等多角度探讨漫才的发展脉络及其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漫才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漫才起源于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年)的一种贺岁歌舞形式——万岁(まんざい)。最初,万岁礼流行于关西地区,由两人一组挨家挨户访问,表演者头戴乌纱帽,身穿礼服,对屋内的人说吉利话,一人敲鼓,另一人手拿折扇,随着鼓点起舞唱歌。这种仪式最初的目的主要是驱魔。


年轻时期的北野武(图片来自网络)

漫才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近年来,随着脱口秀在中国的流行,日本的漫才表演形式也逐渐在中国舞台上崭露头角。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总决赛中,中国漫才组合“肉食动物”虽然最终排名第七,但他们的表现展示了漫才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这个组合通过观摩学习日本知名漫才组合如三明治人、东方收音机、千鸟等的表演,自行摸索门道,展现了中国漫才演员的努力和创新。

漫才的艺术特点与相声的区别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漫才与中国的相声有着显著的区别。在相声中,捧哏和逗哏的作用差异明显,逗哏的台词量远多于捧哏,而捧哏主要负责简短回应。相比之下,漫才中的吐槽役(太夫)和装傻役(才蔵)地位更为平等,吐槽役在表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反应力、神情和动作的配合都至关重要。这种表演形式要求演员之间有极高的默契度,因此优秀的漫才表演往往时间短、节奏快,却能持续引发观众的笑声。

漫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尽管漫才有其独立的发展脉络,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也不容忽视。有学者指出,漫才中的吐槽役和装傻役的角色分工,与唐代流行的参军戏中的“参军”和“苍鹘”角色有相似之处。参军戏中,“苍鹘”负责戏弄“参军”,这种表演形式与漫才中的互动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漫才的雏形——万岁表演,其驱魔的性质与中国古代的傩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论语》《礼记》中的记载可以看出,周代就有傩仪的记载,宋代高承《事务纪原》中称周时岁终的“索室逐疫”是“驱傩之始”。这种逐户驱邪、击鼓歌舞的仪式,与日本万岁表演中的要素高度吻合。

漫才的演变与现代发展

从平安时代到镰仓、室町时代,万岁表演逐渐演变为千秋万岁,并在明治时代(1868-1912年)改名为万才。玉子屋圆辰(本名西本为吉)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万才,他根据三曲万岁,创作了二人为一组的独特形式,这与后来的对话漫才“しゃべくり漫才”有很大关联,可以说圆辰是连接今古漫才的桥梁。

昭和初期(1926-1989年),万才被正式命名为“漫才”,横山圆辰和花菱achako的组合开创了对话漫才的先河。他们的表演形式《早庆战》(早稻田大学和庆应大学的斗争)成为对话漫才的重要标志。

结语

漫才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还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从驱魔仪式到现代曲艺,漫才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丰富内涵。通过对比分析漫才与相声、参军戏等艺术形式的异同,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种艺术的魅力,也能增进对中日文化交流历史的认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