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渔烟柳苹果香 巡龙田园好风光——云南昭通巡龙村乡村旅居案例
洒渔烟柳苹果香 巡龙田园好风光——云南昭通巡龙村乡村旅居案例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巡龙村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打造以“生态+文化+旅居”为特色的乡村旅居新业态,逐步构建集观光、休闲、体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旅居体系,成为省内外游客向往的旅居目的地。
巡龙村乡村旅居业态发展的背景和优势
巡龙村属昭阳区洒渔镇,坐落在绿柳成荫、碧水潺潺的洒渔河畔,万亩苹果园郁郁葱葱,民族风情浓郁,四季分明,山川秀美,古村落保存完好,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具有发展旅居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巡龙村依托丰富旅游资源、深厚文化底蕴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打造以“生态+文化+旅居”为特色的乡村旅居新业态,逐步构建集观光、休闲、体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旅居体系,成为省内外游客向往的旅居目的地。
主要做法和成效
精准定位,规划先行
制定《昭通市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邀请专业团队对巡龙村进行全方位调研,编制《巡龙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旅居为体”发展定位,围绕“丝路重镇、秋韵昭阳、苹果之城”创建品牌,将生态休闲旅游和避暑旅居作为巡龙村旅游发展的两条主线,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确保旅居业态与当地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和谐共生。建设有风情、有内涵、上档次、有核心竞争力的洒渔烟柳、绿荫塘民宿街区、亲水漂流区、万亩果园观光长廊、乡村书吧等精品景点,推出特色餐饮、精品民宿、漂流体验、农特产品等特色旅游产品。
彰显特色,丰富业态
突出乡愁特色,推动沿河生态和文旅融合,重点建设洒渔河流域3.8公里农文旅示范段、巡龙村绿荫塘等项目,串联民宿、茶室、咖啡和书屋,重点发展民宿旅居业态。依托古村落资源,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元素,改造提升传统民居为特色民宿,提供个性化、体验式住宿服务。开发农耕体验、手工艺制作、特色美食等互动项目,让游客在旅居中深度体验乡村生活。
完善设施,优化服务
投入资金完善交通、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建立游客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旅游咨询服务。围绕洒渔河岸3000余亩苹果园建设观光亭、网红路和房车露营地,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截至目前,沿洒渔河建设旅居场所8个,开发旅居村落3个,引培酒店民宿25家,吸引常年旅居者360人,短期旅居者1500余人。2023年实现旅居花费820万元,占旅游总花费的32%。
强化营销,塑造品牌
围绕“洒渔烟柳”主题,利用“互联网+旅游”模式,实施网络营销。与大型知名网站构建战略合作关系,拓展推广引流渠道。通过官方微信、APP等社交软件全方位传播推广,打造有故事、有体验、有服务、有盈利的巡龙村旅居IP。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民俗节庆等活动,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与省内外知名旅行社建立合作,开拓形成稳定客源市场体系。运用抖音网红、网络直播,以直观感受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情,以品牌聚资源、引游客。2023年,巡龙村接待游客量超过10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约2500万元。
联农带农,助农增收
一是建立运行机制。建立“政府引导+龙头公司+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联农带农运行机制。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第三方公司云南锦鹏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洒渔、乐居镇和青岗岭乡3个示范点项目投资运营。锦鹏公司与洒渔镇巡龙村绿荫塘自然村、青岗岭乡乐德古村赵家垭口自然村、青岗岭乡沈家沟村黄家沟自然村3个示范点村集体经济公司签订协议,村集体公司将项目建成后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和村集体流转的群众闲置土地、房屋等统一交由锦鹏公司营运,锦鹏公司支付给每个示范点村集体年收益分红35万元。2024年至2029年支付村集体漂流合作经营费8元/人次,2029年以后逐年按比例递增。投入运营以来,已售出漂流门票达40000多张,收入达15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可达30万元以上。
二是带动农业增收。通过洒渔河3.8公里农文旅融合示范带建设,提升项目区内房屋风貌,增设文化旅游设施,配套餐饮和住宿,提升游客体验感。以农业项目增强游客黏性,吸引游客到沿河果园观光采摘、网红点打卡旅居,增加果农收入,苹果每亩至少增收100元,辖区内5359亩苹果至少增收50余万元,惠及农户3460户10691人。
三是带动群众就业。依托周末假期游客峰值万人以上流量,通过提供特色小吃、特色餐饮、产品销售、民宿服务等服务,增加就业岗位150个以上,吸纳农民工返乡人员就业63人;提供临时用工1000余个,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引导当地群众设置销售摊位10余个,每个摊位日收入500元以上;开办超市3个,每个超市经营户月收入8000元以上;开办民宿16间,共租住1200余人次,收入8万余元;提供烧烤、就餐等服务10000余人次,收入70余万元,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开辟“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振兴之路。
经验启示
立足本土,挖掘特色
发展旅居产业必须深入挖掘当地自然、文化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旅居产品和体验项目,避免同质化竞争。巡龙村以昭阳区最具特色的洒渔河为核心资源,以河道景观综合提升改造为抓手,以自然农业为基底,重塑洒渔河生态廊道,多方位联动三产发展。用好生态修复、河道整治、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注入、产业融合等方式打造“洒渔烟柳”多元渗透生态景观带、产业带,提升旅居产业和苹果产业附加值,联动区域共同发展。
规划引领,科学布局
科学合理规划是旅居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保护与开发并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巡龙村以《洒渔河流域农文旅乡村振兴示范带概念规划》《“复苏母亲河”——洒渔河示范段方案设计》《昭阳区洒渔镇2023年巡龙村绿荫塘功能提升建设项目》《洒渔人家环境优化设计前期概念文本》《乐居村、巡龙村、乐德古村、白沙村、沈家沟村、新桥村、金瓜村、仁和村、中河村、新河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等规划为引领,科学实施项目建设,保证既符合当前需求,又为长远发展预留空间。
多元融合,创新发展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农业、文旅、康养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丰富旅居业态,提升综合效益。巡龙村坚持以农业农村为本,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加快生态屏障建设,把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依托良好生态促进经济持续、高效、绿色、健康发展,建立涵盖一二三产的旅居“绿色产业”,在“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前提下,通过农村生态旅居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市场导向,精准营销
旅居产业发展要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创新营销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巡龙村通过深度了解市场,针对性推出目标产品,牢牢把握消费者需求,指导民宿餐饮企业针对川渝避暑游客,推出避暑套餐,为目标消费者提供最具性价比的差异化、个性化服务,避免恶性竞争,收获更多利润。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旅居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治良好局面。巡龙村运营管理机构由政府发起成立投资公司,授权其作为政府方出资代表,与社会资本签订股权投资协议,共同组建项目管理公司。项目公司具体负责本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全过程管理,享有政府授权的特许经营权,并在特许经营期内向政府上交相应股份收入,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公司与政府方自愿协商解除或顺延合同,保障政府和投资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