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送礼难题:如何表达心意又不踩红线?
教师节送礼难题:如何表达心意又不踩红线?
教师节前夕,重庆一幼儿园老师因收下学生赠送的巧克力而被开除的案例引发社会热议。这个案例不仅让涉事老师蒙受不白之冤,也让众多家长在教师节前夕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到底该不该给老师送礼?如果送,又该如何送?
在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源远流长。早在孔子时代,学生初次拜见老师时就有赠送“束脩”(即一束肉干)的礼仪。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礼,并由国家明确规定,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所不同。教师在接受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加强,这一传统礼仪在今天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家长们的送礼策略
面对教师节送礼这一难题,家长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适可而止型
这类家长往往比较克制,不想给老师造成心理负担,所以相对于送什么,更在意送礼物的形式。一般会指导孩子做些手工,或者买几张贺卡写上祝福语。如果再走心一点,还会附上润喉糖或护手霜之类的必需品,当然还有技能点拉满的家长甚至会编个祝福小程序或送一幅刺绣。
出其不意型
这类家长往往比较高调,总觉得对老师的心意要让全世界都看到。送礼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鲜花、锦旗、礼盒等。送礼的时间地点往往在教师节那天人来人往的校门口,此时的老师大部分都恨不得落荒而逃。如果家长恰好以为这是老师是为了客气推辞一下,并和老师上演极限拉扯,那老师估计会尴尬到恨不得脚趾抠地。
暗度陈仓型
这类家长猜想老师不能堂而皇之地收下学生的礼物,那转入地下是不是会好些呢?于是购物卡被贴在孩子的作业本上,又或者是在送给老师的贺卡里加上一张学校附近超市的存包柜密码纸,或者直接让跑腿小哥来一个无接触配送。可能《潜伏》里余则成接头的花活都没这么复杂。
按兵不动型
这类家长其实数量也不少。说实话本来就不知道送什么好,又听闻有这样那样的禁忌,每天应付工作和孩子课后作业就已经精疲力尽,实在不想再多动一点心思在送礼物这件事上。本着不做就不会出错的原则,什么都不送,也是一种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送礼背后的深层动机
教师节送礼之所以成为一道难题,背后的心理动机值得深思。
- 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人们自古以来尊师重教,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家庭里,常常止纷定争最好的一句话就是:“这是老师说的”。因此,在这样的节日里,给老师送礼物,既表达出对老师教书育人的认同,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尊师重道的传统延续下去。
- 家里的“显眼包”添了麻烦
作为家长,最担心和焦虑的就是“熊孩子”在学校捅娄子。家长一看到老师打来的电话或者发来的信息,血压就止不住地“狂飙”。再加上有时候孩子免不了要有一些头疼脑热,摔了胳膊崴了脚什么的,多少要麻烦老师。所以,不少家长认为,在教师节当天表达一下心意,想来老师也不会拒绝。
- 索性跟风随大流
很多家长有一种“来都来了”的从众心理,在教师节的时候,同事群、闺蜜群、八卦群、宝妈群或者平时里加的什么社区团购群里不时就会冒出一些诸如“教师节你们送什么给老师”的提问,或者是“让老师不能拒绝的教师节礼物”的商品链接。家长暗自揣度,如果别人都送我没送,岂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索性跟风一下。
- 有不可明说的诉求
有句老话叫“无利不起早”,对于有择校需求的家长来说,一张小小的奖状或者一个“三好学生”的称号就可能决定孩子能不能去心仪的名校,而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无疑是家长眼里的“判官”。虽然不确定是不是真的有用,但是主打一个“饱和式救援”,见庙就烧香,而这样的送礼,尤其值得我们警惕。
更好的表达方式
面对教师节送礼这一难题,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更真诚、更温暖的方式。
- 送上尊重和理解
也许老师有时无法顾及每位学生,也许老师今天说的某句话让孩子有了芥蒂,但是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面临职场中的各种问题,何况老师是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最希望孩子变好的人之一。我们为什么不能用积极的态度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理解与认同呢?
给老师一份尊重,不仅尊重每个作为老师的个体,并且尊重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给老师一种支持,和老师并肩而行,相互信任,相互扶持,让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多一个风雨同舟的同行人。给老师一种配合,积极配合和完成班级的各项活动,携手相伴孩子的成长。
- 送上温暖和肯定
老师的工作繁杂琐碎,尤其是作为大管家的班主任老师,还要承担班级管理、迎接检查、集体备课、参加教研活动等各种工作,作为日常“受气包”,很多时候老师更需要情绪价值。给老师一个灿烂的笑容,用孩子们的纯真治愈老师们的疲惫和紧张;给老师一个温情的拥抱,用孩子们的热情与老师双向奔赴;给老师一句简单的问候,让老师的付出被看见、被肯定。
- 送上良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老师再怎么苦口婆心,也不可能顾得上所有人,父母潜移默化地影响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校里,那类温和有礼、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多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能够言传身教、身正为范。而这样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培养出的孩子,让老师省心、放心,也更愿意投入心血,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都是最愿意珍惜的。
- 送上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
为遏制教师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学生、家长财物,教育部门先后制定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教师有“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行为,应以违反职业道德作出惩戒。但是,如果此就认为学生、家长送的任何东西老师都不能收,只要收就违反职业道德,显然也是武断的。
家长或者学生送给老师一张贺卡,是师生之间的正常情感表达,如果老师拒绝,反而可能会伤了孩子和家长的心。如果老师收下就被认定为违反师德,那老师就变得里外不是人了。要治理教师收礼问题,更要有些人情味儿。
一方面,对“礼品礼金”要进行符合常理的界定,如规定价值不得超过一定的数额等。当前,人们反对的是教师索要礼物和家长攀比送礼,以及为了评奖评优有目的地送礼,并不是让老师面对一束花、一块巧克力的心意也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处理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举报、投诉时,要坚持独立调查原则,听取当事教师的申辩,而非动辄上纲上线。
一根粉笔,三尺讲台,万千桃李。紧握粉笔的手,让每一种颜色盛开;三尺讲台,揽见光明未来;万千桃李对世界的好奇,在老师那里总能找到答案。每个人都是一颗微茫的星星,但是老师不仅是星星,更是点亮星星的人。
教师节到了,感恩人生中遇见的每一位老师,带我们奔赴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