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难繁”到“南繁” | 一粒“芯”里的“国之大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难繁”到“南繁” | 一粒“芯”里的“国之大者”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02A03G2I00


在我国种业发展的版图上,元谋县正以其独特的“南繁”之路闪耀光芒。从曾经的“难繁”困境到如今的“南繁”盛景,元谋县的转变,宛如一部充满希望与奋斗的壮丽史诗,值得我们深入探寻。

一粒种子很轻,捏在手里几乎察觉不到它的重量;一粒种子又很重,是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是丰收的密码,是农民的希望。

在元谋县藏区青稞育种加代与扩繁(元谋)基地,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庄达彬正在田间忙碌着,基地里160亩的青稞种子10月份刚刚播种,如今已有小腿这么高了。

元谋县藏区青稞育种加代与扩繁(元谋)基地

庄达彬所在的基地,是元谋县4.17万亩制繁种版图中的一块重要拼图。在元谋县繁育的众多作物种子中,青稞是最受关注的作物之一,青稞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生产推广的青稞良种超80%培育自这里。

“这片地里种有上千个青稞育种材料,每年9月,我们把西藏秋收的青稞后代和新品系带到元谋,9月至10月间播种,来年3月收获,正好赶上西藏的春季播种,可以让青稞每年多加代或扩繁一次。”庄达彬介绍,通过在元谋多种一季,让青稞育种的时间从810年缩短为56年,大大降低了科研成本,加快了新品种的选育步伐。


庄达彬在元谋县藏区青稞育种加代与扩繁(元谋)基地查看青稞苗长势

上世纪90年代,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育种工作者就开始在元谋开展青稞育种加代工作。起初,试验田面积小且分散,给试验布局、观察鉴定与田间管理带来麻烦。2013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在元谋县黄瓜园镇建成了青稞育种加代与扩繁(元谋)基地,每年完成青稞等农作物育种后代加代、原原种扩繁品种(系)近5000份。有了长期稳定的异地加代育种基地,青稞育种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培育出青稞新品种20余个,每年繁殖原种40吨以上,累计在西藏、青海、四川等青稞主产区生产示范推广近1350万亩。

据元谋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副组长张雷介绍,元谋县属非地带性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较好,便于科研人员进行育种组配工作。同时,每年2月,元谋的气温可回升到30℃以上,有利于种子成熟,特别适合麦类、十字花科等作物种子繁殖和生产。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元谋生产的种子籽粒饱满、水分低、发芽率高、净度好、色泽正、抗逆性强,是国内其他区域无法替代的繁育基地。


庄达彬与同事在基地内交流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种源安全直接关系粮食安全和人民生计。如何利用好先天的气候优势,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元谋县坚定地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的种业发展道路。

向外,通过招商引资、引才、引智,吸引了中国农科院、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青海农科院、中国农大、云南农大、新疆石河子大学等30个省区117家单位和种子生产企业在元谋从事冬季种子繁育与杂交后代加代鉴定工作。去年8月成立了云南省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元谋分中心,今年7月建成了种业科创中心、种子仓储中心,为科研机构创造良好的科研空间和条件。

南繁村冬繁基地

向内,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培育冬繁制种企业、合作社26家,30个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蔬菜工厂化育苗社会化服务。为了不断开拓种业市场,促进种业交流,连续举办7届蔬菜种业博览会等展会活动,累计吸引来自国内外1884家企业、科研院所的14个品类、13560个果蔬品种参展,在搭建种业科技开放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3云南·元谋第七届蔬菜种业博览会上展出的种子

系列举措不仅让种业振兴见行动、见成效,也夯实了粮食安全“压舱石”,今年以来,148万公斤带着“元谋印记”的麦类种子在全国825万亩麦田里种植,用元谋种子保障了中国粮食安全。

无论是元谋选择了育种,还是育种选择了元谋,都是一场坚定的双向奔赴,如今的元谋种子全产业链布局加速开展,致力于把元谋建设成服务全国的“南繁冬夏繁硅谷”,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在这里孕育出新希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