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学生复学评估及流程(含资源)
心理问题学生复学评估及流程(含资源)
部分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治疗后,情况基本稳定,可能需要申请重新就读。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问题学生复学评估及流程,包括复学前准备、办理复学手续、复学后注意事项以及休学学生申请提前复学流程。
复学前准备
应向学校出具医疗部门认可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学生就医的病历卡。
心理教师应对学生心理情况进行复学评估,并明确告知家长和学生复学后将要面对的压力和可能发生的问题。
家长需要填写学生要求复学的申请报告,承担学生因在复学过程中旧病复发而产生的后果。
心理老师评估访谈内容参考:
就医情况:哪家医院就诊,是否住院治疗、服药情况、心理治疗情况?住院/休学/服药的感受如何?主治医生对于复学给出的专业意见是什么?复学后,医生是否建议继续服药和治疗?
家庭支持系统(家庭氛围、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是否有改变):这段时间因为你的情况,家里的氛围有什么不一样吗?每天饮食起居,与家人关系如何,自己目前的情绪状态?父母关系及对待你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觉得这段时间自己最大的改变或成长是什么?
复学主动意愿:复学是谁的主意(自己还是家人)?什么原因想回校?和父母相比较,对于复学这件事谁的意愿大?主动意愿有多强?
自伤或自杀危机评估。
提醒学生遵照医嘱,科学服药和接受治疗,告知擅自停药的危险性;签订不自我伤害契约书。
询问学生学校可提供的帮助:你觉得复学后可能面临的困难是什么?你有什么办法应对这些困难?你身边有哪些人可以帮你克服困难?希望我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办理复学手续
经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确认后同意学生复学,心理教师填写好复学会谈评估内容的告知书,家长按照学校要求办理复学手续。
复学后注意事项
- 心理教师要求班主任关注学生复学情况,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的冲突。班级心理委员对其密切关注。
心理教师定期与该生谈心,并通过其他人员(心理委员、学科教师、班主任等)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日常动态观察,并将日常动态观察结果反馈给班主任与教务处。
为了更好地保护该生,不要议论、传播该生之前患病的信息,并告知相关人员应注意的事项。
心理教师要提前制定学生复学后可能再次发生心理危机的防备预案,进行定期跟踪咨询、风险评估,做出及时处理。
学生复学后的所有资料需要归档,要求一档一卷。
休学学生申请提前复学流程
学生家长及本人向学校教务处提交提前复学申请书,并附上学校认可的医院精神科医生可复学证明及相关医学资料。
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组织家校多方面谈。面谈成员包括:负责心理健康的校领导、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
家校面谈内容参考:休学缘由;休学期间使用的药物、心理咨询等治疗情况;休学期间,身体和心理恢复情况;目前心理状态与医生证明吻合度;对重新上学所做的准备;对新的学习生活的规划及可能面临的压力所做的心理建设等。
(此部分内容根据实际面谈情况记录)
依据医院的复查结果、医生可复学的意见,结合家校面谈情况,建议学生可进行一到两周的适应性学习。根据适应性学习期间的在校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上学。以下是适应性学习期间的几点建议:
建议学生在适应性学习期间规范复诊,同时积极融入新环境,必要时寻求家人、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如出现病情反复,请及时就医。
建议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相关规定,尽到孩子上学期间(包括上学、放学途中)的安全责任承诺。
适应性学习期间不建议住校。(寄宿制学校可增加此条)
学校行政职能部门根据学生本人意愿、精神科医生可复学证明及相关医学资料、家校面谈反馈进行综合研判,给出是否同意学生提前复学的意见。
若学校同意学生提前复学,再跟家长签署提前复学期间安全责任承诺书。
备注:一般建议先让学生适应性就读一至两周,观察了解学生就读期间的情况。若适应良好,学生可继续就读;若出现明显的适应不良或病情复发等情况,建议学生停止复学,继续休学与治疗,直至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