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沙漠治理新技术:3000亩沙地变良田,为何未全国推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沙漠治理新技术:3000亩沙地变良田,为何未全国推广?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J4AAJKN0532IG7I.html

中国科学家研发的“沙漠土壤化技术”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成功将3000亩沙地改造为可耕种的土壤,这一突破性技术为何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本文将深入探讨这项技术的原理、成效及其面临的挑战。

2016年,重庆交通大学的易志坚教授带领团队在内蒙古沙漠开展了一项令人瞩目的试验:通过一种纤维黏合剂,将沙漠里的沙子变成能耕种的土壤。短短几个月内,就成功改造了近3000亩荒沙。

沙漠土壤化的“奇迹”

在治沙领域,中国人从未停止探索。从植树造林到修建草方格沙障,传统方法虽各有成效,但都存在局限性。易志坚团队研发的“沙漠土壤化技术”从原理上看似简单:通过植物提取纤维黏合剂,加入沙子中并加水,使沙粒粘连成土壤状物质。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让沙子具备土壤的保水和养分供给能力。团队在乌兰布和沙漠选取25亩实验区,经过几个月的技术处理,成功将其改造成可种植的“绿洲”。

技术背后的困境和局限

尽管实验取得成功,但技术推广面临两大难题:水资源和成本。沙漠土壤化过程需要大量水分,而沙漠地区水资源本就稀缺。此外,每亩改造成本高达1500至3000元,远高于传统治理方式。

专家指出,沙漠的核心问题是缺水,单纯的技术手段难以根本解决。过度干预可能导致生态失衡,破坏原有的风沙循环和微气候系统。

沙漠是否真该被完全改造?

沙漠不仅是干旱贫瘠之地,更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维持着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调节功能。大规模改造可能带来生态风险,包括土壤微生物环境破坏和水资源过度消耗。

因此,专家建议采取“有限干预”策略,在沙漠边缘和人为沙化严重地区进行治理,而非盲目追求全面改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