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让你学习效率暴涨200%的顶级学习法《西蒙学习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让你学习效率暴涨200%的顶级学习法《西蒙学习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239562/?jump_opus=1

《西蒙学习法》漫画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辛辛苦苦学习,每天刷题背书到深夜,结果却不尽人意;而身边的人每天看起来毫不费力,却总能如愿以偿。 努力≠会成功≠有回报=只能等于不后悔。

这本书讲了一个叫西蒙的家伙的学习方式。 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会学习的人之一了。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75年图灵奖得主。他是中科院的外籍院士,也曾任北京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他有9个博士学位,当代著名的多学科大师、心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经济学家,在二十多个领域发光发热。 他曾经说过,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

让我们看看书中都讲了哪些学习方法?

西蒙学习法=积极的学习动机✖️有效的学习方法✖️必要的时间投入。

如果只是被动的学习,很难一直坚持,爱上学习才能坚持不懈;方法不对,牛都累废,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让我们事半功倍;量变达到质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达到质变;

西蒙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包括4个部分,也是实施学习方法的4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学习领域;

人啊,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像我,想写文章,又想做视频,又想做多个平台,结果一个都没做好。

所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件,最多两三件。精力太过分散,导致最后啥也做做不好。

记得之前看过的《做单》一书中提到,关系到客户工作和事业的生死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所有的销售工作都是围绕着满足客户真正的需求而展开的,请记住真正两个字。

还有半佛之前的那本书,书中提到,任何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起码要面临三重判断。

  • 一是这件事情做了是不是有好处?
  • 二是这件事情不做是不是有坏处?
  • 三是如果没有前两者,那我喜不喜欢做这件事情?

所以我们选择学习领域最后是和我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领域,说严重点,直接影响我们生死的事情。因为相关,所以我们也更容易得到反馈,我们才有坚持的动力!

第二步,设定学习目标;

目标的设定也分为好坏的,我们可以根据SMART原则,用5步设定一个合格的目标。

SMART原则的第一项是:目标要明确(Specific)

目标要清晰明确,避免模糊不清的描述。具体的目标让人知道要做什么和如何做,越详细越好。

如果你想短期提高学习成绩,那么你就应该突破那些比较弱的学科,制定一系列详细的学习计划,而不是放更多精力在那些优秀学科上。

SMART原则的第二项是:目标必须是可量化的(Measurable)

目标应该是可以通过数据或成果进行衡量的,这样才能判断是否达成。

如果你的目标是跑完马拉松,那么你可能需要做一些研究,计划每小时步行多少英里,并跟踪进度。然后你可以根据目标来衡量自己的距离和时间。这是一个更具有 SMART 特点的计划,而不是等到下午才抬头仰望山顶,然后再开始奔跑,并希望能在日落之前跑完它。

SMART原则的第三项是:目标必须是可实现的(Achievable)

目标要切合实际,能够在当前条件下通过努力达成。

七天背完英语四级单词词汇,就有些不切实际。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自己的四级词汇的第一个单词,放弃(abandon)。三月背完它是有可能的,一年就没有什么挑战性了。

SMART原则的第四项是:目标要与期望相关(Realistic and Relevant)

目标应符合现实,考虑资源、时间等因素,避免设定过于理想化的目标目标应符合现实,考虑资源、时间等因素,避免设定过于理想化的目标。

如果你的最终目标是登上珠穆朗玛峰,但之前从未登上过某座山,那么直接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不切实际的。你应该首先问自己为什么要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你是否适合攀登珠穆朗玛峰,以及如果你未成功登顶意味着什么。如果你决定继续,则需要为这一壮举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SMART原则的第五项是:目标有明确截止期限(Time-bound)

目标应有明确的时间框架,确保有时间压力去推动完成。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也喜欢做新年计划:2024年我要读多少本书,体重要达到多少斤,挣到多少多少钱,去几个地方旅游之类的计划。时间不建议太长,可以分散在每月,每周,每天,更详细的计划。

第三步,拆分学习内容。

邓超领衔主演的《银河补习班》有个片段,他量了量儿子的教科书11厘米,他每天消化0.1厘米,就可以达到年级前十。

物理学家笛卡尔说:“将面临的所有问题尽可能地细分,细至能用最佳的方式将其解决为止”。

你买一个西瓜,肯定不是上来就啃对吧,而是把它们切成几小块,然后再消灭它们。

拆分知识就是为了降低难度,集中精力对知识分而治之。

不过我记得之前看过《第五项修炼》提到: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拆解问题、如何拆分世界。这样做显然会使复杂的任务和课题变得更容易些,但是,我们却在无形中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我们丧失了对更大的整体的内在领悟能力,再也看不清我们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各种后果。而当我们试图“考虑大局”的时候,我们总要在脑子里重新组装那些拆分出来的部件,给它们编组列单。

所以当我们拆分知识的同时,不要忘了大局,整体观念。

第四步,集中精力学习。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其大致意思是每个了不起的大师在一件事上都要经过大约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才能最终成功。

莫扎特弹了大约一万个小时的钢琴才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比尔·盖茨练习了大约一万个小时的编程才取得成功。我读过一万本书之后,肯定会红透半边天的。

因此,要想学习效果好,我们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

书中还提到了四种学习资源:

  • 第一种学习资源是“人”

《做单》一书中也提到了成为陌生领域的专家,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顶尖的高手,然后贴身模仿,同时参考书里的理论相验证。“人”这种学习资源,其优点是有助于我们解决具体问题,快速得到答案,就知识展开研讨;缺点是受限于知识和经验,可能有一定局限性。

  • 第二种学习资源是“事”

去学习各种成功案例,找最佳实践,研究、总结和学习最佳实践都是怎么开展的。优点是有效经验和成功案例可以给人很多启发,可以让我们据此总结出学习方法论;缺点是由这件具体的事提炼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自己,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法。

  • 第三种学习资源是“网”

也就是互联网,之前不就一直流传:有事不会问度娘(百度)嘛。现在各种平台层出不穷,它们不只是让我们刷视频,消遣娱乐,消磨时光。它还可帮助我们学习。我外甥女,数学成绩一向很差,我就是教会她使用抖音学习,中招数学102,考前各种担心考不上高中,结果总分520,出乎意料。还有我,之前勺子把都没摸过,这两年都是在抖音上学习烹饪的。

  • 第四种学习资源是“书”

书的知识体系相对系统,内容相对全面。通过书籍,我们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到相关领域的知识。

“书”这种学习资源,其优点是知识比较系统,能帮助我们就某一问题建立较全面的认知;缺点是需要我们学习理解知识后举一反三,不一定能让我们快速、精确地解决当下的问题。这也是我现在的主要学习资源。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多种学习方案和脑科学、心理学原理,如费曼学习法、“SQ3R”学习法、5R笔记法、“NRS”父母伴读学习法、学习的金字塔原理等。针对中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偏科、厌学、注意力不集中、沉迷游戏等问题,书中都给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大家可以找书详细了解,漫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很好理解一两个小时就看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理大家都懂的很多,如何执行才是王道。

说了很多遍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执行、迭代、思考。点个在看与你们共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