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画里的"开学季":中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何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画里的"开学季":中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何时?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BLFC7AA053169JN.html?spss=dy_author

中国古代教育体系源远流长,从夏朝的"校"到商周时期的"序"和"庠",再到孔子开创的私学,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传统。本文将通过古画和历史文献,为您展现古代学校的开学场景、文具使用以及考试制度,让您领略古代教育的魅力。

古人"上学记"

中国的教育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夏朝就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到了商朝,学校被称为"序",到周代则称为"庠"(xiáng)。然而,夏商周时期学校主要面向贵族子弟,平民子弟难以入学。

春秋时期,孔子开创了私学教育。据《论语》记载,孔子收取"束脩"(十根腊肉)作为学费,使得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清代画家刘权之的《亿春书瑞册图》(家弦卷)描绘了一幅乡村私塾的场景:茅屋内,一位长须老者端坐讲台,学生们围桌而坐,有的在激情演说,有的在与老师讨论学问。画面中,一名身着紫衫的学生怀抱包裹匆匆赶来,很可能是来交纳学费的。

古代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现代有很大不同。孔子提倡"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这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读书,还要懂音乐与舞蹈,甚至要掌握骑马射箭等武艺,可谓是文武兼备。

古人"文具大揭秘"

新学期自然少不了新文具。在仇英的《村童闹学图》中,夫子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文具。最左侧是一个书匣子,用于收纳字画、笔墨纸砚等贵重文具,多用香樟木、杉木等特殊香味的木材制作,以防止虫蛀。随着时代发展,书匣子逐渐演变为简单的布包,最终成为现代的书包。

笔筒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房用具,使用方便、造型简单,很快便流行起来。在笔筒旁边,依次摆放着笔洗(洗涮毛笔)、笔格(搁置毛笔)、水中丞(贮水器)和笔掭(伺候笔墨浓淡的工具)。此外,古代学生还备有砚滴,专门用于磨墨时向砚池里滴水,砚滴多以动物神兽为原型制作,造型憨态可掬。画中夫子手里的戒尺,则是古代私塾老师用以责罚学生的板子。

古人"考试大冒险"

考试是学习阶段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古代学子也不例外。明代画家仇英的《观榜图》生动描绘了古代科举考试放榜的场景。榜单被贴在显眼的地方,如官府外墙,上面记录着考生的成绩。画面中,有人焦急地寻找自己的名字,有人欣喜若狂地庆祝成功,也有人黯然神伤,被搀扶着接受落榜的现实。

古代科举考试始于隋朝,是学子成为国家官员的必经之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最重要的内容是"四书五经",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则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科举考试分为多个等级:院试合格者称为"秀才",乡试合格者称为"举人",会试合格者称为"贡士",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其中,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进士中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是所有考生中最耀眼的明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