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斑筛选的原理和几个常见翻车原因
蓝白斑筛选的原理和几个常见翻车原因
为什么做蓝白斑筛选?
在挑选阳性克隆质粒时,往往会出现挑取的克隆阳性率较低的情况,并且只有在经过测序后才会知道克隆是否为阳性,为了更方便地挑取阳性克隆,可以 通过蓝白斑筛选来精准地挑取阳性重组克隆 。
蓝白斑筛选的原理:
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可以水解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产生蓝色 。
LacZ基因可以拆分成N端和C端两部分,N端是LacZα,通常位于载体质粒上,LacZα上有多克隆区(MSC)。C端在宿主菌里。
如果空载体转化后, 由于β-半乳糖苷酶的α-互补性,LacZ的N端和C端会组合成完整的β-半乳糖苷酶,添加X-gal和IPTG后会形成蓝斑(阴性克隆)。
如果外源基因插入到多克隆区(MSC)后,由于 外源基因破坏了LacZα的阅读框,导致LacZα(N端)不能和LacZ的C端组合成完整的β-半乳糖苷酶,所以形成白斑(阳性克林)。
蓝白斑筛选结果(图片来源于www.biotek.com.au)
以pGEM-T载体为例,LacZα上有MCS,可以插入外源基因。转化后,在Amp-X-gal-IPTG平板上,阳性克隆形成白斑,阴性克隆形成蓝斑。
pGEM-T载体图谱
蓝白斑筛选失败的几个常见原因:
(1)IPTG和X-gal储存液过期或反复冻融失效了。也可见于配制的平板保存时间太久导致失效,表现为整个平板全是白斑 ,因为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根本就没有表达(IPTG失效),或者根本没有底物存在(X-gal失效)。
(2)外源基因太短,在插入LacZ-α的MCS区后没有破坏LacZ-α的阅读框 ,导致阳性克隆也呈现蓝斑, 表现为整个平板全是蓝斑 。
(3)将X-α-gal当做X-gal来用了 。X-α-gal和X-gal命名很像,导致当做同种东西来用了,这种概率还是有的。X-α-gal是酵母的α-半乳糖苷酶的底物,X-gal是大肠杆菌的β-半乳糖苷酶的底物。如果平板上加的是X-α-gal,由于缺少底物,会导致 整个平板全是白斑 。
(4)转化的感受态不对,细菌里不含LacZ基因的C端 ,导致无论如何也没法组装出来完整的LacZ, 表现为整个平板全是白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