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迭香:一种常见的香料植物
迷迭香:一种常见的香料植物
迷迭香是一种常见的香料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迷迭香的别名、原产地、引种历史、栽培地区、药用价值、花语含义、植物特征、种植方法、繁殖方式和开花形态等。
迷迭香(学名:Rosmarinus officinalis),别名艾菊、海洋之露,为唇形目、唇形科、迷迭香属、唇形系列花卉,原产于欧洲及北非地中海沿岸,在欧洲南部主要作为经济作物栽培。我国在曹魏时期引种,现主要在南方大部分地区与山东地区栽种。是名贵的天然香料植物,园林种植偶有应用。生长季节会散发清香气味,有清心提神的功效。花和嫩枝可提取的芳香油,用于调配空气清洁剂、香水、香皂等化妆品原料,并可在饮料、护肤油、生发剂、洗衣膏中使用。药用具有镇静安神、醒脑作用,对消化不良和胃痛均有一定疗效。
香味浓郁,据说古代匈牙利女王喜欢用迷迭香泡澡。古代人相信它可以加强记忆力,所以它也有海上灯塔之称。当外出的船迷失方向时,迷航的水手可以凭借着这浓浓的香气来寻找陆地的位置。花语:回忆、纪念、魅力,8月23日生日花。
颜色分类:绿色_紫色
茎形分类:直立
叶序分类:轮生
叶形分类:线形
光照需求:中光
开花季节:秋季
培育难度:较难
适宜温度:23℃±5℃
酸碱范围:6.6±0.6(PH)
迷迭香植物特征
双子叶灌木,高可达2m。茎及老枝圆柱形,皮层暗灰色,有不规则的纵裂,块状剥落。幼枝四棱形,密被白色星状细绒毛。叶常常在枝上丛生,具极短的柄或无柄,叶片线形,长1-2.5cm,宽1-2mm,先端钝,基部渐狭,革质,上面稍具光泽,近无毛,下面密被白色的星状绒毛。其清甜带有浓郁的松木香味,甜中带有苦味。花和叶子能提取抗氧化剂和精油,广泛用于医药、油炸食品、富油食品及各类油脂的保鲜保质,香精可用于香料、空气清新剂、驱蚁剂以及杀菌、杀虫等日用化工业。
迷迭香种植方法
喜温暖气候,高温期生长比较缓慢。革质的叶片比较耐旱,富含砂质、排水良好的基质较有利于生长发育。由于其生长缓慢,因此再生能力不强。一般于早春温室内进行育苗。土法育苗、穴盘育苗均可。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摄氏度。约2-3周发芽。当苗长到10cm左右,大约70天,即可定植。
迷迭香繁殖方式
可播种、扦插、压条。
迷迭香开花形态
花期11月。花近无梗,对生,少数聚集在短枝的顶端组成总状花序,苞片小,具柄。花萼卵状钟形,长约4mm,外面密被白色星状绒毛及腺体,内面无毛,11脉,二唇形,上唇近圆形,全缘或具很短的3齿,下唇2齿,齿卵圆状三角形。花冠蓝紫色,长不及1cm,外被疏短柔毛,内面无毛,冠筒稍外伸,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2浅裂,裂片卵圆形,下唇宽大,3裂,中裂片最大,内凹,下倾,边缘为齿状,基部缢缩成柄,侧裂片长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