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胃外治养生之胃脘痛
中医脾胃外治养生之胃脘痛
胃脘痛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中医认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上强调调理气血、疏肝理气。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采用中医脾胃外治法,通过内脏松弛手法、雷火灸、穴位贴敷等综合疗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中医脾胃外治法案例分享
案例1
基本情况:王HQ,男,40岁
主诉:反复胃脘痛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痛半年余,曾多方口服中西药调理,未见好转。于2024年01月22日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中医脾胃外治门诊,辰下:胃脘痛伴胸闷,嗳气觉舒,夜间时有胃胀醒来,知饥纳少,二便尚调。
查体: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辅助检查:心电图正常。
经络查体:上脘穴压痛明显,叩击痛明显。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脘痛(肝郁气滞证)
治疗方案:内脏松弛手法,呼吸训练调理三焦,雷火灸治疗调气疏络,上脘穴理气消胀贴,针刺:中脘、内关、公孙、足三里、太冲等;第一次治疗后,上脘穴压痛缓解七分,叩击痛缓解五分。每日治疗一次,连续5次,自述缓解七八分,月余电话回访,基本稳定。
案例2
基本情况:许YH,女26岁
主诉:急性胃脘痛。
现病史:患者晨起骑行送孩子上学后进食寒凉食物约2小时后,出现胃脘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清水,四肢厥冷,胃脘部压痛。望其舌质淡,苔薄白,把其脉沉迟。
查体:舌质淡,苔薄白,把其脉沉迟。
经络查体:双天枢压痛明显。
西医诊断:急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脘痛(虚寒证)
治疗方案:内脏松弛手法,雷火灸治疗,中药烫熨,穴位贴敷神阙,一次治疗后随即缓解。
脾胃外治的理论基础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脾胃外治法的核心理论基于外治之宗吴师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遵循外治法的核心理论:明阴阳,识脏腑,究辨证;诊疗过程贯穿经络学说、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学说。
脾胃病中医特色外治室
脾胃科中医脾胃外治室开展了针对脾胃肝胆疾病的外治辨证诊疗,针对不同辨证类型不同病症的脾胃病患者,先后研制了消胀贴、止痛贴、通便贴、睡眠贴、降压贴、止泻贴、止呕贴等特色外敷药物,结合了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更经典更丰富的治疗选择。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科在经典名方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传承多种穴位贴,用于治疗不同疾病。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患者中广受好评!
- 消胀贴
- 功效:行气消胀;
-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胀、腹胀。
- 便秘贴
- 功效:理气通腑;
- 主治:便秘,排便障碍。
- 止痛贴
- 功效: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痛、腹痛。
- 睡眠贴
- 功效:安神健脑;
- 主治:失眠,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更年期综合症。
- 止呕贴
- 功效:下气止呕;
- 主治:恶心,呕吐呕酸等。
本文原文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