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成立三个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助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清华大学成立三个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助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清华大学于2017年9月5日成立三个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包括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和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这一举措是清华大学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图源:清华大学官方微信
清华大学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挂靠自动化系,共建院系包括计算机系、机械系、汽车系、医学院、航院、化工系。该中心面向国家人工智能2.0重大专项,致力于在智能无人工厂、服务机器人以及空天、地面、海洋领域典型智能无人系统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的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挂靠汽车系,共建院系包括自动化系、土水学院、计算机系、工业工程系、电子系、航院、精仪系、机械系、软件学院。该中心通过建设综合性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梯队合理的一流人才队伍,用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我国汽车和交通行业变革发展,协助冬奥会、雄安新区等国家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智能网联研究中心,助力“中国制造2025”。
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挂靠航院,共建院系包括化学系、电子系、精仪系、材料学院。该中心致力于挖掘柔性电子技术的科学问题和关键瓶颈技术,交叉融合校内柔性电子的不同研究领域,志在柔性显示、柔性传感、柔性固体器件与健康医疗等方向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在国际学术界引领柔性电子技术发展。
邱勇校长在揭牌仪式上强调,这三个跨学科交叉机构的成立在清华大学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他指出,跨学科交叉是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汇聚多个院系的优势研究力量,充分发挥清华多学科交叉优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力争产出更多重大科研成果。
邱勇校长还要求,跨学科交叉要做到实处,要“真交叉、真合作、真交流”,保证来自不同院系的师生能深度融合地开展合作,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具有行业引领性的重大成果。学校将从制度建设、平台管理、文化氛围等方面给予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全方位的支持,促进跨学科交叉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薛其坤副校长宣读了校务会议关于设立三个研究中心的决议。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杰,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强、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冯雪分别介绍了各中心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及建设特色。
三个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的成立现场,由副校长薛其坤主持。航院黄克智院士、材料学院南策文院士,参加三个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建设的校内二十余个院系教师,以及党办校办、宣传部、发展规划处、财务处、人事处、研究生院等部门负责人出席成立大会。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