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少子化趋势下,高校是否会出现生源危机?
人口少子化趋势下,高校是否会出现生源危机?
联合国最新发布的人口报告显示,中国、意大利、韩国和西班牙等国家正面临"超低生育率"问题,女性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少于1.4个。这一趋势引发了对高校生源危机的担忧。
人口少子化现状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包括中国、德国、日本和俄罗斯在内的63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已达到顶峰,预计在未来三十年内,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总人口将减少14%。中国可能在2024年至2054年期间经历最大的人口损失,预计人口将减少2.04亿。
高等教育生源预测
针对这一问题,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学部教授贺祖斌和教育学部科研助理郭彩清合作发表了《少子化趋势下2024—2050年高等教育生源供需预测与危机预警——基于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的论文。
研究预测,我国高等教育将在2038年左右迎来历史性"生源拐点",届时将可能引发生源数量危机和质量危机,并造成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失衡。对此,应多措并举大力提振社会生育水平,开源节流不断增强生源供给能力,建立生源监测及危机预警机制,促进招生规模与生态承载力适配,以实现高等教育生源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2024—2050 年高等教育生源的供需缺口态势。论文截图
生源供给不足的影响
研究指出,在人口少子化与高等教育普及化并存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规模过度扩张与适龄生源规模减少的影响叠加将为"生源危机"埋下伏笔,并可能进一步引发生源质量危机。
当生源数量下降时,部分高度依赖学费收入的民办高校和专科层次高职类院校可能会竞相降低录取分数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因为高考成绩是评价学生生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考成绩低的学生往往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较为薄弱,因此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越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校的生源质量越差,这将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生源供给下降还将造成教育教学资源的闲置浪费,招生不足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又引发部分高校财政危机以及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危机,最终部分高校因经营不善而被迫缩小办学规模、合并重组、接管转型或者走向破产倒闭,长此以往将形成"生源数量减少—录取分数降低—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下滑—招生严重不足—生存倒闭危机"的恶性循环。
应对策略
研究建议,在2038年左右"生源危机"全面来临之前,应该抓好用好未来14年战略窗口期,发挥人口预测在教育战略规划中的前瞻作用,促进高等教育生源需求与人口供给的适应性可持续发展。
具体对策包括:
- 面向传统适龄生源,提高实际生源转化率。例如,全面放开异地高考,废除高考报名限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至高中等。
- 打破传统招生限制,扩大生源基本面。高等教育不但要满足传统生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个性化需求,还要满足"非传统生源"对继续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 建立生源监测及其危机预警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
- 建立高等教育生源预警及退出机制,对风险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和风险评估,及时采取优化专业结构、调减招生计划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