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用医术和仁心迎接五万生命!万婴圣母林巧稚,中国妇产医学奠基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用医术和仁心迎接五万生命!万婴圣母林巧稚,中国妇产医学奠基人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13339255_121931812/?pvid=000115_3w_a

在鼓浪屿,有一座洁白素雅的汉白玉雕像,雕像中的女士面容温婉、目光坚定,身着白大褂,手持听诊器,她,就是被誉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的林巧稚。林巧稚,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院士),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来到人间,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生殖道结核、滋养细胞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一生,都在为妇女儿童的医疗卫生事业而奋斗。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出生于厦门鼓浪屿,父亲林良英是新加坡归侨,从事教学工作,母亲陈懋君受过良好的新式教育,在家庭的熏陶下,林巧稚从小就热爱学习。5岁那年,林巧稚不幸染上恶性疟疾,病得很重,好在,有一位善良的女医生一直在她身边,耐心照顾她,还给她讲故事、唱歌,在林巧稚最痛苦的时候,是这位女医生给了她温暖和勇气,让她逐渐康复,也是从那时起,林巧稚就梦想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1919年,林巧稚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并留校任教,但她心中那个学医的梦想,却从未改变。1921年夏天,林巧稚鼓起勇气报考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但这次报考,却并非一帆风顺。作为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建立的顶级医学院和医院,更作为当时中国现代医学的摇篮和象征,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录取学生的要求极高。

当时,中国女性医学人才匮乏,协和医学院对女性考生的要求更为苛刻。1921年夏天,恰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创建后首次招生,林巧稚怀揣着救死扶伤的梦想走入了这座医学圣殿的考场,然而因为当时时代背景的原因,即便林巧稚成绩优异,在面试阶段,面试官们还是以“女性不适合从事医学这样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为由对录取林巧稚产生了分歧。

不过,因为她在考试中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为她赢得了再次参与考试的机会。这个举动是什么呢?当时在1921年入学考试过程中,一名女生因中暑晕倒后,林巧稚果断放下手中的笔去照顾她,等到回到考场时,考试时间已经结束了,她以为自己没希望了,但没想到,监考老师被她的善良和勇敢打动,向学校如实报告了情况,学校经过研究,决定破例允许林巧稚参加第二年的考试。

然而,林巧稚的才华和坚定信念最终打动了协和医学院的招生委员会。他们决定,破例录取林巧稚,但条件是,她必须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色,以证明女性同样可以胜任医学工作。这一决定,不仅为林巧稚打开了医学的大门,也为中国女性医学人才的培养树立了榜样。

1921年秋天,林巧稚到北京备考,在北京的这一年,她寄居在舅祖父家,每天,她都会到北海公园,坐在琼华岛上读书,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林巧稚却觉得很充实。1922年夏天,林巧稚再次参加了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在协和,林巧稚度过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八年时光,她在这里学习、成长,从一个青涩的少女,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医学人才。

在协和医院,林巧稚是最受产妇欢迎的医生,大家都说,林大夫接生的孩子最漂亮、最健康,产妇们喜欢林巧稚,不仅因为她医术高超,更因为她对待病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林巧稚总是握着产妇的手,帮她们擦去脸上的汗珠,给予她们温暖和力量,遇到生产困难的产妇,林巧稚更是一刻也不离开,守在产妇身边,给她们鼓励,直到孩子顺利出生,她常说:“我的唯一的职称,就是一生做‘值班医生’。”

林巧稚家里的电话一直放在床头,医院有危重的病人,她就整夜地守着电话等消息,有时候,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人,林巧稚还会把病历带回家,仔细研究治疗方案。

有一次,林巧稚遇到一个特殊的病例,一位产妇生了一个男孩,但孩子出生后不哭,不吃奶,也不会吞咽,孩子的父母十分着急,林巧稚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孩子的舌根下面长了一个囊肿,把舌头压住了,她立刻为孩子做了手术,术后,孩子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当看到一个个新生命在林巧稚的手中诞生,她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在协和医院工作的20多年里,林巧稚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来到人间,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万婴之母”。

除了接生,林巧稚还十分注重产妇和婴儿的保健工作,她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负责组织了大规模子宫颈癌的普查和防治,使子宫颈癌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同时,她还积极推广新法接生,使新生儿的死亡率也大大降低。

林巧稚一生未嫁,她把全部的爱和精力,都献给了医学事业,献给了那些需要她的病人。她曾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岗位在中国,我的生命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生育事业。”

1932年,林巧稚到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和伦敦妇产科医院进修,当时,她收到了姐姐的来信,信中,姐姐告诉她,母亲病重,希望她能回家看看,林巧稚十分想念母亲,但她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她不能让医院失望,也不能让导师失望,于是,她强忍着泪水,给姐姐回了信,告诉姐姐,等完成学业后,一定回家看望母亲。然而,等到林巧稚完成学业,回到祖国时,母亲已经去世了,她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了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林巧稚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病人身上,她对待病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给予她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林巧稚曾说:“我愿意尽我的力量,为中国人民服务,为中国妇女、儿童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林巧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入到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中,她担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成为中国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同时,她还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等职,为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林巧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成为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1959年,林巧稚担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她积极推动医院的改革和发展,使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她还积极培养年轻医生,为医学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林巧稚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一生,也是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一生。她用自己的医术和仁心,为无数病人解除了病痛,也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一生,都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林巧稚曾说:“我随时准备献身事业,爱情非我所必需,孩子还是从别人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把全部的爱和精力,都献给了医学事业,献给了那些需要她的病人,她的一生,都在为妇女儿童的医疗卫生事业而奋斗,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什么是大爱无疆。

林巧稚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故事,也激励着无数医学工作者,为医学事业而奋斗,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而努力,她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也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