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有关车厘子的谣言和真相:你信了哪一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有关车厘子的谣言和真相:你信了哪一条?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56180

车厘子作为近年来春节置办年货的热门水果,不仅深受消费者喜爱,也伴随着不少谣言。本文将从科学角度解析关于车厘子的几个常见谣言,并介绍其营养价值和食用建议。

车厘子谣言解析

说法一:车厘子里面有毒素,有氰化物

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车厘子属于蔷薇科的水果,与苹果、梨、桃、杏等水果一样,其甜美的果肉中根本不含有毒素。只要吃车厘子时吐掉果核,就不会接触到毒素。

说法二:车厘子中含有过多的铁,吃多了会发生铁中毒

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根据美国农业部2022年更新的食物营养数据库,每100克甜樱桃仅含0.11毫克的铁。即便是吃1公斤车厘子,也只能提供1毫克的铁,而育龄女性一天的铁营养标准是20毫克,只占5%而已。而且,水果里的铁是非血红素铁,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吃车厘子根本不可能发生铁中毒。

说法三:车厘子会促炎上火

按照传统医学的说法,樱桃是一种「大热」的水果。但这种说法,主要是基于中国传统品种的樱桃,而不是欧洲甜樱桃。目前网友给出的「上火」症状,主要是咽喉疼痛发炎。但是,也有很多人吃车厘子之后出现的是拉肚子的症状,而这个又被传统医学称为「寒」。所以,车厘子到底是「寒」还是「热」,效果很可能是因人而异的。车厘子中的花青素、类黄酮、酚酸等抗氧化成分均含量较高,它们对于抑制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好处。

说法四:因为车厘子是长途运输过来的,加了太多的保鲜剂

蔷薇科的水果可以通过气调冷藏的方法储藏较长时间,如苹果、梨都做到了周年供应。这些处理是为了保持水果的营养成分和美味口感,而且是世界各国许可采用的储运技术。

说法五:因为车厘子是「反季节」水果

所谓春节上市的车厘子是「反季节水果」,只是就北半球的北方居民而言。对位于南半球的南美洲而言,正是草木茂盛、果蔬盛产的温暖季节,算不上「反季节」。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从未找到「反季节」蔬果危害健康的证据。

车厘子的营养价值

和香蕉、苹果、梨、桃等水果相比,车厘子的营养素密度较高。它的糖含量与富士苹果相当,钾含量与香蕉相当,膳食纤维含量高于梨,花青素含量更是高于以上水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血糖指数只有 22,在水果当中最低,需要控糖的人也可以少量吃。

食用建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吃水果 200~350 克,也就是半斤左右。研究表明,这个数量范围中,水果对健康防病最有益。超过这个量,就有可能带来各种副作用,比如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而且水果要多样化,最好各种品种搭配吃。剂量决定毒性,对水果来说,这个基本原理也是适用的。

其他水果也一样。一天吃一两个猕猴桃很愉快,吃 10 个 20 个的话,大概率也会腹痛腹泻,甚至被送进医院。

车厘子、猕猴桃、红心火龙果、无花果等,都是能够促进肠道运动的水果,容易腹泻和消化不良的人应当控制食量,浅尝辄止。

所以,即便你真的很爱吃车厘子,即便一次买回来一箱,也不要一次吃完。在冷藏室里放一周时间是没问题的。实在一个人吃不下,还可以分给同事、朋友、邻居一起吃,增加感情浓度,减少身体负担。

参考文献:

  1. 美国农业部食物营养数据库. https://fdc.nal.usda.gov/
  2. 杨月欣主编,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一册.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3. 邓文俊. 贮藏柑橘和过量食用人参对“上火”的影响及其机制解析[D]. 华中农业大学,2023.
  4. 王琨. 荔枝类甜蛋白对小鼠肝脏炎症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 华南农业大学,2021.
  5. Ferretti G, Bacchetti T, Belleggia A, et al. Cherry Antioxidants: From Farm to Table. Molecules 2010, 15(10), 6993-7005.
  6. Jakobek L, Šeruga M, Voća S, et al. Flavonol and phenolic acid composition of sweet cherries (cv. Lapins) produced on six different vegetative rootstocks.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9, 123(1): 23-28
  7. Alperet DJ, Butler LM, Koh W, et al. Influence of temperate,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fruit consumption on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an Asian popul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7, 105:736–745.
  8. Kelley DS, Adkins Y and Laugero KD. A Review of the Health Benefits of Cherries. Nutrients 2018, 10, 368.
  9. Yang Y, Zhang J and Zhou Q. Targets and mechanisms of dietary anthocyans to combat hyperglycemia and hyperuricemia: a comprehensive review.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22, Volume 62(4):1119-1143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