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何宁愿去严寒的东北,也不去富饶的南方
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何宁愿去严寒的东北,也不去富饶的南方
“闯关东”是我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迁徙活动,主要发生在清朝中期至民国时期。大批华北地区,尤其是山东、河北等地的居民,为了生计和生存,跨越山海关或渡过渤海,前往东北地区垦荒、定居。据统计,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累计有约800万人次移民东北,其中山东人占了绝大部分。那么,为什么他们宁愿去严寒的东北,也不去富饶的南方呢?
清朝的“封禁”与“开放”
清朝初年,清政府一直认为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于是采取了一系列封禁措施,限制汉人进入东北地区。另外,当时东北地区土地肥沃,还拥有广泛的森林资源,清政府也有给自己留后路的打算,由此不愿让汉人染指东北地区。为此,当时清政府设立了“柳条边”,作为封禁的界线,并在山海关等重要隘口设立关卡,严格限制汉人进入东北,同时禁止开垦与定居。
到了清朝中后期,随着国内人口激增、财政困难加剧以及外来势力的渗透,清政府为了应对当时的情况,逐步放开了对东北的封禁政策。但对于汉人来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都不愿意背井离乡。为此,清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如,允许其在一定期限内免缴赋税,同时提供种子、耕牛等生产资料,并放宽户籍限制等。
据统计,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累计有约800万人次移民东北,其中山东人占了绝大部分。
艰难的“闯关东”
即便当时朝廷出台了诸多移民东北的刺激政策,但对于关内人来说,不到万不得已是没有人愿意选择闯关东的。要知道,闯关东的道路之艰难,就是横亘在人们面前的第一道障碍。
他们首先要跨越山海关,山海关号称“天下雄关”,不仅是地理上的分界,更是山东人心中的一道心理关卡。跨越了山海关,就意味着告别了故土,告别了熟悉的家园,迎接他们的将是未知的未来。
另外,当时的交通不便,闯关东的人们只能靠步行或简单的马车穿越崇山峻岭,跨过河流沼泽。还有食物短缺,他们只能靠干粮充饥,喝冷水解渴。住宿简陋,他们只能在野外露宿,或在路边的破庙里暂歇;疾病肆虐,许多人倒在了途中,再也无法站起来。
到达东北后,闯关东的山东人面临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扎根。东北地区土地广袤,但大部分土地尚未开发,是一片荒芜的“处女地”。他们只能用简单的农具,一锹一镐地开垦土地,种植庄稼。他们建造简易的房屋,搭建窝棚,维持着最基础的生活。
东北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气温常常低至零下几十度。这对内地人来说,是十分严峻的考验,很多人因忍受不住天气的严寒而生病,有的甚至一病不起直接死亡。好在东北的自然环境虽然恶劣,但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黑土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山东人在这里种下了玉米、大豆、高粱等农作物,收获了丰硕的果实。除了农业,他们还积极参与到东北的其他产业中。伐木、采矿、狩猎……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东北的开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山东人为何不去南方
对于东北严酷的生活环境,有人曾提问道,山东人为何不选择南下,去南方谋求生存,而非要去东北苦寒之地呢?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去,而是条件不允许。
南方土地资源更紧张:清朝初期,东北地区长期被划为“封禁之地”,在长达200年的封禁中,东北遗留下广阔的待开发的土地。加之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推行“移民实边”政策,为山东人“闯关东”提供了合法性和政策支持。相比之下,南方地区向来富饶,早已聚集了大量人口,且经过长期的开发,土地资源早已被充分利用,人口也相对饱和。
南方地区不安定:东北地区土地广袤,拥有大量肥沃的黑土地,那些土地在当时被视为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具有极高的农业开发价值。东北地区虽然气候寒冷,但自然灾害相对较少,且冬季的严寒也使得病虫害不易滋生,减少了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而南方地区虽然气候温暖湿润,但同时也容易滋生各种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那些疾病对山东人来说是陌生且可怕的。尤其是,东北地区在清末民初时社会相对稳定,移民们可以相对自由地开垦土地、建立家园。而南方地区在近代以来一直是列强争夺的焦点,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如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都对南方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山东人自然不愿意在那样的环境中谋生。
心理因素的影响:山东人有着强烈的乡土观念和家族观念,他们习惯于集体行动。在“闯关东”的过程中,往往是整村整族的人一起迁徙,那种集体的力量让他们在陌生的东北土地上能够相互扶持、共同生存。而南方地区文化多元,各地方言不同,风俗各异,山东人很难融入当地社会。此外,山东人对东北地区有着一种神秘的向往。在他们的观念中,东北是一片充满机遇的新天地,那里有大片的土地等待他们去开垦,有丰富的资源等待他们去开发。那种心理上的憧憬促使他们义无反顾地奔向东北。相反,南方地区在当时已经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山东人担心自己难以在那样的环境中立足。
“闯关东”是山东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选择。他们宁愿面对东北的严寒,也不愿去南方的富庶之地,那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的选择是明智的。他们在东北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也为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段历史不仅见证了山东人的坚韧与勇气,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