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判断指标:GDP、CPI、PPI、PMI详解
宏观经济判断指标:GDP、CPI、PPI、PMI详解
宏观经济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工具。其中,GDP、CPI、PPI和PMI是最常用的四大指标。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GDP:衡量经济总量的关键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关键指标,表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家所有常驻单位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的核算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 生产法: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通过计算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来得到增加值。
- 收入法:从形成收入的角度出发,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
- 支出法:从最终使用去向的角度出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在中国,季度GDP以生产法为基础进行核算,年度GDP采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进行核算。
CPI:反映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衡量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覆盖了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CPI通过比较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与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计算出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动情况。CPI变动可以用来预测通货膨胀率,例如,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而2000年费用为1100元,CPI从100%增长到110%,则表示通货膨胀率为10%。
PPI:监测生产环节价格变化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主要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企业通常会将这些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形式转嫁给消费者。PPI用于衡量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商品生产分为三个阶段:完成阶段、中间阶段和原始阶段。PPI的计算公式为采购经理人指数(PMI),PMI综合考虑了订单、生产、雇员、配送、存货等八个方面状况的指数,以百分比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表示经济扩张;低于50%,尤其是接近40%时,可能存在经济萧条的担忧。PMI指数与经济状况具有高度相关性,其转折点往往领先于GDP几个月。
PMI:制造业景气度的晴雨表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一个衡量制造业经济状况的综合指数,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统计汇总编制而成。PMI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其五个扩散指数包括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雇员指数、配送指数和存货指数。
PMI涵盖着生产与流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等领域,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制造业PMI综合指数由五个扩散指数即新订单指数(简称订单)、生产指数(简称生产)、从业人员指数(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简称存货)加权而成。PMI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他相关指标
- 失业率:反映闲置劳动力产能的指标,失业数据变动可适当反映经济发展情况,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对应变动关系。失业率计算方法为失业人数除以在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
- 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其变动影响货币市场的供需关系,通常情况下,利率上升有利于货币,利率下降则相反。
指标间的相互影响
- GDP:GDP越高,说明经济发展越好。理论上行情会走高。
- CPI:CPI是物价指数,CPI越高,说明人们的日常消费越高,用于投机的资金必然减少。理论上行情会走低。
-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品出厂价。影响同上。
- PMI: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越高,说明市场信心越高。理论上对行情有刺激。
CPI、PPI、PMI指标的解读
- CPI: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利,但恶性通货膨胀就会制约经济发展。
- PPI: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 PMI:PMI指数英文全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PMI体系,世界制造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