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郑和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郑和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204551

郑和七次下西洋,其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明史》记载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并炫耀国威,但这种说法存在诸多疑点。本文将从历史学家李定一的研究出发,深入探讨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真正动机。

按照《明史·郑和传》的说法,“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民间坊传,建文帝削发为僧,从地道中逃脱,流亡海外。明成祖朱棣为了消除后患,所以才大动干戈地到海外寻找他这个侄子。

从情理上来说,这种说法有很多漏洞,如果建文帝没死,要搜查不应该先从国内开始吗?

即使建文帝侥幸逃到了国外,他也无法再纠结起强大的军队杀回国内,放任他老死国外,不更好么?

算一算经济账就知道如此大费周章、大海捞针地寻找一个已经构不成威胁的人划不划算了。

明成祖到底为何派遣郑和下西洋呢?还连续七下西洋?

在当代知名历史学家李定一所著的《少年爱读中国史》中,他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阐释了背后的缘由。


书名:少年爱读中国(插图版)
作者:李定一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品方:华章同人
出版时间:2025年2月

明成祖遣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明史》称“成祖疑惠帝(建文)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是清人迂腐之见。

朱元璋于七十一岁高龄病逝,他年已二十二岁的皇太孙继位,即建文帝(1399—1402年在位),史称其“天资仁厚”。

人人都希望恐怖时期快点过去,不料建文帝即位仅年余即有“靖难之变”。

明太祖为了巩固朱家天下而尽封二十四子为藩王,藩王各拥兵三千到一万九千不等,一切仪仗仅“下天子一等”,地方长官自然俯伏听命。尤其封在边境的藩王,更是手握重兵,边将亦归其“节制”。

其中封于燕京(原元之大都)的四子燕王朱棣,因居要冲,地位特殊,太祖临崩前一个月,尚命都督杨文、武定侯郭英,“俱听燕王节制”。


电视剧《大明芳华》朱棣

据说太子朱标病死后(1392),太祖即有立燕王为太子之意,后仍立朱标之次子、年十六之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允炆在藩第时即对他的老师黄子澄谈到藩王拥重兵、骄纵不法之事。即帝位后,他立刻实行削藩的计划。他最顾忌的是燕王,所以决定先对燕王的同母弟,封在开封的周王下手。

建文帝即位之初即遣将李景隆领兵,道经开封,“猝围王宫”,执周王,将之废为庶人,锢之于南京。废周王是建文帝剪除燕王羽翼的第一步,他连接再废掉四个位居要冲的藩王。燕王朱棣深知自己是最后被废的目标,于是早做准备。

建文元年(1399)夏,朱棣以“清君侧”为口号反。此后连续战争三年,1402年,燕兵入南京,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终”,后得其尸于火中。


电视剧《山河明月》朱允炆

民间因怀念建文帝的“仁厚”,盛传他化装为僧人,自地道中逃出。笔者读书时曾游昆明西山,有庙之偏殿中塑一老僧像,据说是建文帝,自是稗官野史。

建文帝死后三四十年,有本名杨行祥者,自云南到广西,自称建文帝,后下狱死。清修明史,谥建文帝为“恭闵惠皇帝”。但建文帝已于城破之日焚死,其实早已有定论。

另有一批人认为明成祖通使西洋的原因在于为宫廷寻求珍宝。


郑和下西洋 电视剧《山河明月》

史籍从无成祖奢侈贪佞之记载,且称他“恭行节俭”。他在军中之日多,常“蔬食”,有方士进“金丹”,帝曰:“此妖人也,令自饵之。”一位终日以绝漠远征为职志的君主,不可能嗜好奇珍异宝。成祖遣郑和下西洋,郑和实际上负有极重大的政治与军事使命。

明太祖光复中华后,蒙古的声威仍然照耀四裔,所以他要遣使到四处,昭告海外各国元已覆亡,新政府愿与各国“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

太祖十三年(1380)爪哇“诱(明)使者而杀害之”,占城亦曾诈夺真腊贡明的贡品。类似事件不断发生,明太祖除了遣使谴责,希其勿“干怒中国”,否则“悔将无及而已”之外,实际上并无办法。此为明成祖通使西洋的首要动机。

其次是防患日本。太祖在留给子孙的《皇明祖训》中说日本“明朝(贡)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图谋不轨”。在与中国有往来的三十六国中,太祖唯独“怒日本特甚”。

蒙古两征日本失败,太祖对这一“图谋不轨”的邻国实深具戒心。他在位时已计划兴建海军,不然成祖即位不过三年,如何能立即建成如此强大的舰队?航海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航海知识,包括天文地理知识在内,两三年内如何能训练完成?建造大型海船的工厂,岂能一蹴而及?

胡惟庸案发生于太祖十三年,距郑和首次出使二十五年,大致胡案发生之后,太祖即有伐日之动机,即开始准备发展海军,成祖只是转变了舰队的使用方向。


电视剧《大明芳华》朱棣

靖难之变持续四年余,明廷同室操戈的消息立即受到蒙古人的重视,以印度为基地的帖木儿闻讯,认为此时是攻明的良机,于是整军经武,纠合大军数十万,准备伐明。

帖木儿适于此际病死(1405),成祖对这件事的警觉性很高。他一生以蒙古为大敌,经常驻跸燕京,远征到贝加尔湖的主因在此。

帖木儿声势浩大,远非分崩离析的北元可比,他必须未雨绸缪,了解帖木儿帝国后方的情况,最好是能在其后方寻求到与国,断其左臂,所以遣郑和下西洋,这与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的鹄的有异曲同工之处。张骞也带回一些“无名”之物,但那并不是他的主要任务。

成祖将其父亲所擘画的海军用于通西洋的主要原因已如上述,次要的原因是日本的气焰已不似明太祖时代那样嚣张。

成祖即位,日本将军足利义满(《明史》称源道义)为求通商顺利,接受明朝册封其为“日本国王”,并接受明封其富士山为“寿安镇国之山”。日本既已驯服,故明朝统治者把目标转向防御蒙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