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铁原阻击战总结:伤亡、战术与战役意义的真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铁原阻击战总结:伤亡、战术与战役意义的真相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287317/?jump_opus=1

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51年5月底至6月中旬。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与美军第8集团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本文将从伤亡数据、战术运用和战役意义三个方面,对这场战役进行深入分析。

敌我伤亡数据

关于铁原阻击战的伤亡数据,存在许多不同的说法。一些说法声称美军只伤亡197人,而志愿军则伤亡殆尽。然而,根据《美8集团军6月战斗报告》和《朝鲜战争年鉴》的记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根据这些资料,美军第1骑兵师在5月23日至6月12日的战斗中,阵亡76人,受伤623人,被俘5人;第3师在6月战斗中阵亡89人,受伤450人,失踪18人,合计557人;韩9师则阵亡131人,受伤197人,失踪66人,合计394人。美军和韩军在铁原阻击战中的总伤亡约为1655人。如果算上非战斗减员,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但无论如何,美军和韩军的总伤亡不会超过2000人。

志愿军方面,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历史上的27个军》的记载,第63军在第五次战役后进行了补充。该军在1951年初入朝前的总员额为32425人,当年的全部减员为17936人,其中阵亡2531人、失踪2711人、负伤10510人、病故75人、事故伤亡396人、其他原因减员1713人。当年共补入33348人,到年底时全军总员额达到47837人,超过了入朝时的人数。因此,第63军在第五次战役中的减员数应在1.4万人以下。

在第五次战役的转移阶段,第63军的伤亡应不超过8000人。扣除因疾病、掉队、逃亡等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后,第63军在铁原阻击战中的伤亡应不超过6000人。如果算上阵亡人数之比,志愿军可能会达到1:10,这主要是因为美军的战场救护水平远高于志愿军。

战术运用

关于铁原阻击战的战术运用,第63军采用了纵深梯次配置、少摆多屯的战术。在兵力部署上,采取纵深梯次和少摆多屯的方法,并以多个战斗小组前出与敌进行纠缠,迫敌提前展开,有效地迟滞消耗敌人;在火力组织上,充分发挥各种火炮和短兵火器的威力;在战术运用上,采取正面抗击与翼侧反击相结合,并在夜间派出小部队袭击、袭扰敌人,充分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顽强坚守阵地,积极反击敌人。

事实上,63军所用的纵深梯次配置、少摆多屯,正面抗击与侧翼反击相结合,发扬夜战优势,直白讲就是在防御阵地上少放人,多配置火器,人员主要隐蔽在反斜面的坚固掩体内,前面人牺牲后,后面再去人补上。用隔壁华川阻击战说的更直白 “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集中兵力,白天坚守,晚上反击。”其中关键是反击。无论任何阵地,如果志愿军只依靠野战工事,基本无法在美军炮火下生存过一天,只有靠反击才能顶住敌人,拖延时间。而反击,只有集中兵力才能做到。

虽然说山地防御战斗,关键是卡住战术要点。但是在每个要点上,要构筑坚固支撑点,既然是支撑点,一般是连级防御阵地(如种子山、玉女峰),至少也得是个排级(如八勇士的法华洞阵地)。如果一个师拆到排建制都不完整,又怎么构筑支撑点?而看完上述战史读过的人也能看到, 最小的阻击力量也是排级,按编制也不可能何谈拆到“200个钉子”。 而《铁在烧》纪录片第三集也说的很明白 “一个山的主阵地可能不好守,也摆不下那么多人”本来就是要把部队拆成连、营分散到主阵地周边各个要点控制和制造缓冲区的,怎么可能双方一个把部队都堆在一座山上守,一个把部队全部堆在一座山附近进攻, 不说有了炮兵,有了弩箭和抛石机之后这种排兵布阵都得给另一方笑死,只能说,认为把部队拆分扼守要点就等于“拔钉子战术”是一种极为军盲的认识。( 当时做金城南阻击战很多评论就什么“这也是拔钉子战术”“这个战术在这里不灵了”,事实上本身所有的山地防御战就都是按这种办法布置的,而67军正好也可以作为一个反例,证明这种只有所谓“钉子”没有反击、侧击的这种防御阵地,在美军的火力下有多么脆弱 (虽然只是由于67军战斗力较弱十个反击八次得失败))

总而言之,63军阻击能成功,大多数是靠的反击,只有反击才能阻遏美军势头,只有反击才能让美军停滞,而不是所谓的“钉子”。而本谣言最早起源,可能能追溯到本世纪初论坛期间,某政委儿子起头提出此种说法,之后在萨苏《铁在烧》和央视纪录片的渲染下成为了“常识”,在此稍作解释。

战役意义

关于铁原阻击战的意义,存在许多夸大的说法。一些说法声称这场战役“挽救了几十万志愿军”“粉碎了美军围歼计划”。然而,根据美军方面的资料,这些说法并不准确。

事实上,美军在铁原阻击战中的目标并不是围歼志愿军大部队。《美骑1师朝鲜战争史》明确指出,攻克涟川之后,本师主要进行的是营级以下的巡逻战斗。《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和《潮起潮落》也都明确指出,范弗利特只是要把部队推进到铁原-金化一线,根本谈不上什么“围歼志愿军大部队”“包围几十万志愿军”。

从战役细节来看,美3师在6月1日才开始发起主攻,韩9师在5日才加入战场。在最关键的5月28日至6月4日期间,面对的敌人最多不超过2个师。东线的27军面对的敌人更多,而侧翼的美24师、美7师、韩2师、韩6师主要方向也是往东线,西线基本没有突出部,侧翼也很难被威胁,何谈“包围”?

即使退一步讲,如果前面崩溃,敌人很多,那么第65军在如此被动的情况下守了5天(23-27日),你第63军有第65军争取的时间,守5天也没问题吧,有五天时间就已经6月5日了,你42、47军都能过来,实在不行让总预备队39军上,大不了就是伤亡大一点,美军终归还是会被拒止的,总而言之,有预备队就谈不上极为危险,更别说美军兵力不足、追击速度慢、没把铁原当主要进攻方向、计划也只是打到铁原就停止这些。

但是铁原阻击战意义不大吗,也不尽然。根据《美骑1师朝鲜战争史》记载,转移阶段刚开始之时,19兵团方向阻击如下:

可以看到,在美军反击初期,19兵团方向志愿军完全属于崩溃状态,士气低落,“会退到哪?”“我们怎么办?”,失败主义在军中抬头,在这种情况下,铁原阻击战在西线死守十三天(如果从5月28日满打满算到6月12日,甚至可以说是16天),其中四天让美军一个师的进攻不得寸进,这个成绩和意义对于西线稳定战线、稳定人心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志愿军并不知道美军要打到哪”,虽然我们事后看美军到铁原就行,但是处于战争迷雾的另一方怎么会知道呢?只能让部队尽可能顶住,攒出来预备队准备应对,而当时,志愿军在二线的只有47、42、26、27、39几个军,27是20的预备队,26是15的预备队,如果63军没能坚持到10日,让预备队提早进入(而且63军防御位置是一个拐弯处,一旦撤退可能要两个军顶上拐弯处的西侧和北侧,一如历史上在北侧投入了42军,西侧投入了47军),那么预备队只剩下39军可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范弗利特是一个喜欢“占小便宜”的将领,他一旦发现你这里防御弱,就有可能加强攻击,比如金城南本身是没有第二阶段的,但是67、68军阻击打的较差,被认为可以较为轻松前进,最后才造成这两个军“连续后退70天”。

所以虽然不能说63军“挽救了全军”,但是一个“稳定了战线”的评价,还是能做到的。

参考材料

一.我军战史部分

1.《抗美援朝战争史》2000年版第二卷第二十章“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

2.《中国人民志愿军历史上的27个军》第四章“中国人民志愿军19兵团”

3.《1007天的战争》第二卷第六章“不成功的决定性之役”

4.《华北劲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征战历程》

5.《雄风烈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征战历程》

6.《战铸辉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征战历程》

二.回忆录部分

7.《傅崇碧回忆录》

8.《杨得志回忆录》第八章第二节“突破临津江”

9.《曾思玉回忆录》第九章“抗美援朝”

10.《艺兵征程-原63军文艺老战士回忆录》

三.纪实文学部分

11.《烽火三八线-第五次战役战事报告》

12.《朝鲜战争》王树增

13.《决战朝鲜》李锋

14.《开国第一战》双石

15.《铁在烧》萨苏

外军史料部分

16.《朝鲜战争》第二卷“战线动荡时期”第14章第2节“高台山、宝盖山地区战斗”

17.《潮起潮落》(《Ebb and Flow》)

18.《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一卷,第三卷

19.《Korean Battle Chronology》

20.《美骑1师朝鲜战争史》

21.《美3师65团朝鲜战争史》(《Honor Fidelity 65 Ink》)

22《Ridgway Duels for Korea》(《李奇微在朝鲜的决斗》)

网络部分

23.《铁在烧》央视纪录片

24.《化整为零打阻击,铁原血战63军只剩3500人?流传甚广的谣言》https://www.163.com/dy/article/G171PVT30537PFW8.html

25.“这才是战争”

《有些实话总是要说的》

《铁在烧这本著名的书有严重错误,把别的战斗写成铁原阻击战》

《第五次战役系列文章》一、二、三、

《西有铁原,东有华川》

《铁原阻击战,军长傅崇碧判断出现错误,志愿军一开始就陷入被动》

《研究抗美援朝的著名专家,却恶意抹黑志愿军,他到底想干什么》

26.双石茶社

《推荐一部抗美援朝回忆录佳作-《硝烟轶事-志愿军563团抗美援朝纪实》》

27.永远的龙鹰《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