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新规,六大消息影响本周行情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新规,六大消息影响本周行情
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这是继2014年市值管理首次被写入资本市场顶层设计文件后,再度发布的专门针对市值管理的重要文件。新规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做出一定“松绑动作”,包括适度放宽长期破净公司估值提升计划等相关要求、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安排由“必做题”调整为“选做题”等。同时加码部分主要是针对主要指数的成分股,强化了市值管理制度化、体系化的要求。
热点聚焦
市值管理新规正式发布,三类“松绑”与两类“加码”
11月15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正式版本《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这是继2014年市值管理首次被写入资本市场顶层设计文件后,再度发布的专门针对市值管理的重要文件。
新规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做出一定“松绑动作”,包括:
- 适度放宽长期破净公司估值提升计划等相关要求;
-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安排由“必做题”调整为“选做题”;
- 增加上市公司股价异动处理的灵活性。同时加码部分主要是针对主要指数的成分股,强化了市值管理制度化、体系化的要求。
川普内阁浮出水面,多名对华鹰派入选
川普赢得大选后陆续公布了新内阁组成名单,其中多名成员引发美国国内争议。目前确认的对华鹰派幕僚包括国务卿卢比奥、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驻联合国代表Stefanik、国防部长Hegseth。除了上述鹰派官员,川普任命的司法部长、卫生部长、国土安全部长都颇具争议。
专家认为,中美或将进入“多事之秋”,投资者不可不防。
我国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
- 取消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产品出口退税;
- 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过去长期以来我们通过出口退税的政策支持出口,一方面加大了我们的出口优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补贴海外”。当前,在国内产业严重内卷、利润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补贴海外”已不合时宜。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一方面可以降低内卷,一方面通过“输出通胀”,可以提高对全球经济的话语权。
政策从短期来看,利空依靠政策补贴的过剩产能,同时利好附加值较高的出口企业;长期看,有助于化解内卷与恶性竞争,提升产业整体的利润率。
2024年珠海航展正式开幕
2024年珠海航展正式开幕。这次航展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我国国防装备体系“精锐尽出”。航展上除了展示先进的装备(比如官宣J35、J20S、HQ19等),更是展现了我国军工产业为海外客户量身打造各种全套防务体系的能力。同时,此次航展上展示的大量无人作战平台、指挥体系更是一次出色的“秀肌肉”。
此次航展在打开我国军贸出口局面的同时,也是对外部敌对势力的一次有力震慑。
10月多项经济数据公布
国家统计局表示,10月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消费、服务业、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最近的宏观数据,专家认为有几个特点:
- 10月工业生产走势平稳,企业补生产动力仍在。
- 服务生产表现好于工业。
- 消费补贴及“双十一”提前开启带动社零消费增速继续回升。
- 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
- 广义、狭义基建投资均回升。
- 房地产销售有所回暖,但施工端依旧低迷。
整体来看,10月国内经济延续了9月的修复态势,但斜率相对偏低。此前落地的促消费政策和地产宽松政策效果陆续显现,但尚不足以对整体经济形成明显拉动。展望后续,政策仍有必要进一步加码,加强本轮基本面修复的可持续性。
市场热议机构与游资的“恩怨情仇”
本周市场高标股明显退潮,强势板块松动,亏钱效应比较显著。在此背景下,关于“机构举报游资”、“散户与游资diss机构”的讨论吸引了不少投资者。
对“非机构投资者”来说,基金公司过去几年的业绩实在难以服众,当前市场热度恢复后,上涨显著的股票大多非机构风格,机构跑不赢游资+散户。
而站在机构的立场,本轮市场反转,主要得益于政策转向和情绪修复,但炒作方向逐渐偏离基本面,对市场和投资人有害无益。
专家认为,机构丧失对市场的定价权,是长期以来的结果。打铁还需自身硬,机构投资者要加强自身投研能力的建设,建设丰富的策略生态,而不是凭借资金和信息优势,一拥而上、一击即溃。游资和个人投资者,也要注意风格与配置的均衡。虽然快钱一时爽,但只有均衡和慢牛,才能让这轮反转走得更远更高,这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
市场回顾及后市观点
川普冲击+资金松动,考验指数三道防线
专家上周就明确指出:“美国大选前后的强势拉涨,并没有短期的可持续性……强势突破3400是一个积极信号,不要过度担忧外部风险,以我为主。但是,并不是让大家’急行军’,而是仍然要以“徐进如林”的姿态稳扎稳打。结合市场,就是未来一个时期(比如年内)A股依旧是一个以宽幅震荡为特征、行情中枢不断上移、风格与结构不断轮动的格局。这种局面,给到大家的容错空间其实很高,大涨的时候不要追高,调整的时候要敢于买入。”
本周市场也走出了明显的调整态势,叠加游资情绪退潮,亏钱效应比较显著。对于后市,专家是这么看的:
首先,从现在到川普上台100天(明年4月末),也就是未来半年,是中美关系的“多事之秋”,对中国相关的资本市场都会形成较大的冲击,比如汇率、A股、港股、美股中概等。同时,这半年也是我国经济修复至关重要的时期,而海外冲击可能会对我们的刺激政策带来变量(比如,人民币贬值压力会挤压国内货币与财政空间)。所以,未来半年我们不能对市场太过乐观,要正视困难。
其次,短期市场风险偏好下滑,需要等待新的市场共识出现。本周市场降温,游资和散户有一定的情绪,这个专家十分理解。但从理性角度去看,9月反转以来,热炒的这些方向,很难再继续炒下去了,调整是必然的。那么后续是机构风格的回归,还是说游资等到新的题材再把热度带起来?
机构风格的板块和个股,确实有一定的基本面和性价比,但要游资和散户顶着机构的抛压去配置?确实比较难下手。专家觉得,后面要破局,国内的机构要做出表率。
第三,技术层面看,指数要考验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20日线和短期的上涨趋势线,周五已经失守。第二道是国庆后调整的重要枢纽,在3250附近。如果第二道防线告破,那就只能去看节后调整的低点,也就是3150一线的支撑
从战略上看,专家肯定是不悲观的。从战术上看,下周就要考验第二道防线的支撑。专家认为,守住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因此,下周的下半段可能迎来一次不错的反击时刻。从方向上看,配置策略要更加均衡、攻防兼备。
题材
- 泛军工方向:军工指数调整幅度达到10%,板块具备了低吸的性价比。
- 电力设备新能源:电力设备具备较强的基本面支撑,订单及工程进度都有保障。新能源方面则是受益于出口退税下调带来的行业格局优化。
- 红利低波:市场新的共识出现之前,部分资金寻求避险。以高股息、深度破净为特征的红利低波动股票成为不错的选择。包括煤炭、高速公路、银行等方向。